后疫情時代 車市銷量并不能代表一切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受疫情和整體經濟環境不明朗因素的雙重夾擊,2020年上半年,國內市場沒有哪一家車企能過得舒服,處于車市頭部位置的車企也不例外。這其中,尤屬去年產銷規模更大的上汽大眾,遇到的挑戰也更大。
終端銷量回穩穩坐頭部位置
從終端銷售情況來看,盡管疫情期間行業排名有所波動,但1-5月車市排名前三的企業基本穩定,延續了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排序。其中隨著疫情后豪華車市率先復蘇、SUV產品陸續上市,一汽大眾的終端銷量持續領先。
數據來源:乘聯會
而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在去年高基數對比下,雖然整體銷量下降,但放眼整體行業來看,終端表現也并不遜色。
上汽大眾方面,今年前5個月累計銷量達到51.9萬輛,盡管同比下滑,但仍然坐穩了行業第二的位置。在目前沒有高端品牌拉動,且2020年處于上汽大眾產品小年的情況下,保持行業第二的成績實屬不易。
更不易的還有大眾品牌,5月單月銷售11.5萬,1-5月累計銷售45.8萬,均位列終端市場的單一品牌第一。要知道,少了豪華品牌的“利潤奶牛”,上汽大眾的大眾品牌面臨的壓力,要遠比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和上汽通用的別克品牌更大。
轉型的陣痛,是自我革新的艱難歷程
今年的政府報告中,首次不設GDP增速目標,而這傳遞出今年整體求穩定、求質量的發展目標。反映在車市里也同樣如此,實際上,今年前五個月,國內車市同比下滑30%-40%,特殊環境使銷量同環比數據不具有可比性。
例如上汽大眾、吉利汽車這樣去年維持高體量的車企,今年在批售銷量上均面臨著較大幅度的下滑。而這也恰恰證明了,這些企業在疫情后調整產品結構的決心。
不難發現,上汽大眾正努力地調整產品結構——入門級產品的比例不斷下降,中高端產品比例增大。而在整個品牌往高處走的過程中,雖然產品結構得到優化,但量也受到了影響。
據悉,上汽大眾今年的目標是,在全年銷量跑贏大盤的情況下,市場占有率不能下降??吹N量,但并非放任自流。不再“誓奪銷量第一”的上汽大眾,也許正在蓄力贏得下一場戰爭。
此外,在汽車行業告別高增長時代下,各車企也應積極做出創新轉型,迅速調整疫后戰略布局。立足于轉型改革風口,上汽大眾將車企薪酬體系放到了臺面,有助于打破傳統的“鐵飯碗”思維,讓企業在轉型浪潮中保持快速、靈活的響應能力。
市場波動周期內對生產經營進行調整是普遍做法,轉型陣痛不可避免,但這更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不僅立足當下,還要懂得放眼未來,上汽大眾有著美好的宏圖前景:威然上市布局高端MPV細分市場、ID.系列純電動汽車即將面世、斯柯達重新梳理品牌地位再戰江湖、上汽奧迪也正摩拳擦掌備戰中......也許,上汽大眾確實需要做出一些調整,以令自己配得上這些即將落地的美好。
后疫情時代,銷量早已不是評判車企發展健康度的指標。頭部車企的抗壓能力、抗風險能力也不容小覷。中國汽車市場起起伏伏30多年,見證了大量車企的波峰和低谷,2020年開局不利反將成為眾多車企自我重塑的機遇。
無論是產品結構調整、新產品的未來規劃,還是面向現在的企業改革,相信都將促成上汽大眾未來更好的發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