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行動 使命必達 中國汽車行業動力系統研發持續向上
近日,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乘用車動力總成專業委員會(英文簡稱SCP)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先進動力系統分會(英文簡稱APS)高層會議暨高峰論壇在浙江桐廬舉行。來自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知名學府、汽車廠商及零部件和燃料供應商的業內精英集聚一堂,就中國汽車行業的“雙碳”行動和車用動力系統未來發展方向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積極應對行業變革,群策群力乘勢而上
我國于2020年正式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發展目標,汽車行業及整個供應鏈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革。這一變革直接影響中國汽車行業,特別是動力系統領域的研發、投資和就業等,還會影響消費者的產品選擇、出行便利性和出行成本等。SCP和APS集行業之力全心投入“雙碳”行動,在安全、智能、綠色可持續的動力系統及零部件方面不斷精進,為中國自主品牌的崛起貢獻力量。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汽車行業的“雙碳”行動中,應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計算的條件下,科學、公平地實現多種動力形式轉型升級,“以碳為綱,技術平權”。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吉利動力研究院院長、SCP理事長、APS主任委員王瑞平認為,我國要實現雙碳目標,單靠一種路線發展會受到很多制約,能否短時間內得到大面積的普及,這個速度問題值得商榷。王瑞平表示:“高效的混合動力系統相比傳統動力節油率達40%以上,如果電力的結構不是完全清潔的話,或者說火電占比比較高的話,混動比電動節能減碳還要快,來得還要更現實。”
領先核心技術路線,智能低碳出行體驗
“雙碳”戰略下,能源結構的多元化促進了汽車驅動系統技術路線的多元化,沒有最優的技術路線,只有最適合的技術路線。混合動力技術是汽車實現“雙碳”目標的有力措施之一,基于碳中性燃料的高效混合動力可以支撐“碳中和”的實現。中國自主研發的混動系統目前已經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高峰論壇上分享了我國新能源市場發展趨勢,并表示:“純電動一直占主體地位,率先發展,與純電戰略相匹配;PHEV占比比較低,但去年下半年開始增長,增長速度超過的純電動;較長時間內,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是并行發展的關系。”
同時,對于我國自主品牌混動技術未來的競爭態勢。徐長明指出,無論是油車還是電動車,只有從商業本質出發,才能在長期競爭中勝出。長期看,必須掌握核心的技術,具備超強的基礎能力的品牌才能勝出。
吉利作為中國汽車品牌的領軍者,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雷神動力智能混動模塊化平臺是承載吉利電氣化轉型的核心技術平臺之一,致力于為用戶提供低碳出行新體驗,憑借模塊化和智能化優勢讓更智能、更高效、更清潔的駕駛體驗惠及每一個人。
汽車驅動技術多元化,混合技術助力碳中和
在本次高層會議暨高峰論壇中,與會專家基于目前國情、市場現狀、未來分析以及雙碳戰略目標達成了以下共識:
1. 實現雙碳目標應遵循市場和科學規律,特別是中國國情,中長期看,任何單一能源都難以滿足雙碳戰略、能源、資源、與產業安全,以及市場需求。
2. 雙碳戰略下,能源結構的多元化促進了汽車驅動系統技術路線的多元化。油(氣)電競爭發展與科學結合是中長期的最佳技術路線。
3. 技術中立的產業政策最有利于推動各種技術路線的公平競爭和科學發展。從雙積分到碳積分是產業政策中立的基礎,可以最大優化市場資源和產業可持續發展。
4. 混合動力技術是當前至中長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力措施之一。基于碳中性燃料的高效混合動力可以支撐未來碳中和的實現。
直面全球汽車工業的未來大勢,響應“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號召,中國汽車行業肩負重任,砥礪前行。未來,SCP和APS將持續聯合行業協同創新,技術引領,助力實現汽車行業的“雙碳”目標,提升中國乘用車動力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