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重點城市探索各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路徑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
9月21日,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中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論壇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會上,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發布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報告指出,在政策、市場、技術多方發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認可度和競爭力不斷增強,重點城市也走出了各具優勢和特色的新能源汽車產
圖為中國經濟信息社經濟智庫事業部副主任李濟軍在中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發布報告
報告指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領跑全球,純電動車占比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也在快速增長。
2022年,國家及相關部門出臺的一攬子鼓勵汽車消費、支持汽車產業相關政策措施在下半年逐步落地生效,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壯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9.1萬輛和66.6萬輛,產銷規模再創新高。今年前8個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了23%,市場認可度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城市是汽車的主要使用場所,2013年和2014年,財政部等四部委先后確定了兩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或區域名單,經過近十年的時間,這些試點城市、區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報告圍繞產業政策發展、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配套資源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等五個方面,對包括北京、上海、合肥等在內的10個城市進行了競爭力評價分析。
產業政策方面,北京和上海是國內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支持政策數量最多、覆蓋面最廣的兩個城市,諸多政策的出臺使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也有了發展的動力和保障。新能源汽車企業落地方面,深圳和上海是國內擁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數量最多的兩個城市。從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來看,因經濟體量較大,北京、上海和深圳是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較多的三個城市。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合肥市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規模及車樁比均位于全國前列,合肥市車樁比達到了1.2:1,高于全國平均值2.95:1。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方面,我國高級別自動駕駛已經啟動,無人化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也已經展開,開放測試道路里程不斷增長,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智能網聯汽車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在智能網聯汽車賽道上,合肥雖起跑速度不及北上廣深,但借助整車廠、政策、人才等優勢,也逐步走出了“合肥模式”。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550萬輛,同比增長56%,并有望于今年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制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比20%”的銷量目標。
報告還指出,未來,中小城市與農村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新的市場增長點,充電網、車聯網、互聯網的“三網融合”將推動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汽車電動化基礎之上的智能網聯化發展將進一步加快,同時,補貼退坡將推動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提升核心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也將進一步顯現。
本次中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論壇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合肥市人民政府、德國海外商會聯盟大中華區、中國經濟信息社承辦,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作為支持單位。論壇以“融合激發新動能 開放驅動新發展”為主題,旨在通過搭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對話交流平臺,推動政產學研多領域交流,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間合作。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