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明牌促銷量,跟進或“暗降”是門學問
【太平洋汽車 行情頻道】特斯拉明牌,跟或不跟?福特電馬選擇押注跟進,問界則另辟蹊徑討好潛在用戶。
自10月24日特斯拉兩款國產車型官宣降價,一場無聲的價格戰便悄然打響,對于“調價狂魔”特斯拉來說,這次降價仿佛明牌一般告訴大家:“年底了,我要收割銷量,速買!”但對于與特斯拉國產車型價格有重疊的競品們來說,特斯拉的突發降價是實實在在的攪亂市場格局行為,跟進或置之不理都要算一筆清晰的賬單。
特斯拉降價效果立竿見影?福特電馬表示:我跟!
面對風光無限的比亞迪和勢頭正盛的新勢力企業們,特斯拉在國內新能源車市的優勢不斷縮小,與以往相同,特斯拉官方并沒有給出此次降價的明確原因解釋,但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選擇此時降價,主要因為目前市場需求太弱,10月份訂單量不理想,而為了拉動銷量,最好的刺激方式便是降價。
正如預期,特斯拉的突發官降成功吸引到一波客流量,接踵而至的訂單也讓交付中心的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網上有消息稱,特斯拉官降后三天的訂單量大幅增加,甚至趕上平時一個月的訂單數。為此,買車君走訪特斯拉門店,銷售人員表示:“24號確實大家都加班了,訂單量也有顯著提升,但沒有網上傳的那么夸張。”
降價是特斯拉祭出的第一招,11月1日,特斯拉官宣國產Model Y針對后排座椅進行全面升級,不光座椅材質進行優化,并針對后排座椅加長30毫米。買車君也采訪到一名剛剛下訂的準車主,他向我們表示:“后排舒適性提升在我看來是補齊了Model Y短板,之前一直關注特斯拉,現在感覺時機到了便毫不猶豫下訂了。”
就在特斯拉官宣降價的一周后,福特中國電動車事業部官宣國產Mustang Mach-E全系降價,幅度為2萬-2.8萬元,并且福特在社交媒體上很直白地表示:“我們跟了,調價!”實際上,Mustang Mach-E一直被看作是“Model Y真正的對手”,從北美市場到中國市場,“電馬”一路跟隨Model Y。
買車君走訪福特Mustang門店,銷售人員也認為“電馬”降價后迎來了沖量最佳時機,除了性價比更優之外,今年購車還能享受到相應購置稅補貼。銷售向買車君表示:“我們就是與特斯拉較勁,它降價我們肯定也得有動作啊。”買車君注意到,福特動作之快以至于門店內的價格比還沒來得及更新。除此之外,在“電馬”最新價格海報中,“庫存促銷”四字顯得格外刺眼,這也從側面顯示出“電馬”的市場反響不如既定目標。
有“明降”就會有“暗降”
相比福特的坦誠“跟降”,更多企業選擇了“暗降”。國產Model 3和國產Model Y價格區間正處于20萬-40萬之間,特斯拉的“明降”殺傷力度很重,幾乎所有30萬元級別電動車型都遭受巨大沖擊,而面對“不講武德”的特斯拉,大多數競品們還是選擇默不發聲。
AITO問界系列可以說是今年新能源車市中的黑馬,連續多月交付量破萬展現了問界的號召力,進駐華為門店的問界M7和問界M5在渠道上優勢明顯。或為了鞏固增長勢頭、或為提升自身性價比,問界也在特斯拉官降后選擇一定幅度讓利,買車君了解到,自10月24日起,問界部分車型為購買用戶統一贈送8000元保險補貼,此舉被看作是問界應對特斯拉的“暗降手段”。
不過,華為門店中的問界銷售卻否認了該說法,他表示:“我們不是跟著特斯拉降價的,主要是為了沖一沖年底銷量。”不管怎樣,問界增長勢頭不錯,買車君希望它能夠延續。
小鵬和蔚來都是國內發展較好的新勢力企業,兩家企業旗下多款車型也都與國產Model 3、Model Y展開直接競爭,面對特斯拉的官降,小鵬和蔚來均不為所動。走訪小鵬直營門店,銷售向買車君表示:“我們價格沒有浮動,G9剛剛開啟交付還經歷了官方調價,短時間內不會再有變化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G9沒有優惠,但P7和G3i都推出了“尾款減免”活動。
蔚來也不太可能“跟降”,畢竟蔚來CEO李斌曾信誓旦旦指出蔚來不會考慮調價,蔚來的定價邏輯也與特斯拉完全不同。作為特斯拉最大競爭對手比亞迪也沒有進行調價,與經銷商溝通得知,經銷商方面認為比亞迪是“群體作戰”,并且用戶群體與特斯拉有差異,無需與特斯拉打價格戰。
走訪一圈市場后,買車君了解到,部分合資品牌的電動車確實有價格上的讓利,在銷售們看來這也是無奈之舉。現如今,電動車市場的“卷”一目了然,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要想完成年終銷量任務絕非易事。
年終好戲提前上演,車企們都得算筆賬
正當大家關注有多少企業會向特斯拉看齊降價沖銷量時,沃爾沃反其道而行之,10月27日,沃爾沃官宣針對旗下XC40 RECHARGE和C40 RECHARGE兩款純電動車型的價格進行上調。沃爾沃選擇漲價或許是一種無奈之舉,要知道,電池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對于本就不盈利的新勢力們來說,此時降價無疑是加大了虧損可能,它們并沒有底氣貿然調價。
產能和成本優勢是特斯拉敢于頻繁調價的底氣,在特斯拉的定價譜系中,毛利率是首要看重的,巨大的單車利潤空間是特斯拉的退路。今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年度銷量目標為150萬輛,而前三季度,特斯拉交出的成績單是90萬輛,所以為沖擊年度銷量目標,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開啟“以價換量”策略。
不管是新勢力企業還是傳統車企,碰上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斯拉,跟不跟進都是兩難抉擇,一方面要考慮跟進降價后的利潤,另一方面特斯拉發起的價格戰,該如何應對呢?在新能源車這條賽道上,中國是基數龐大且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距離2022年結束僅剩不到兩個月時間,各企業都將使出渾身解數力求打好收官戰役,新能源車市也一定會更加熱鬧。2023年新能源政策將從補貼驅動向雙積分驅動邁進,無補貼時代終將到來,屆時定會加速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優勝劣汰,一場年終好戲就此拉開序幕。
內容來源/新浪長微博
原文: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31671857053928
(太平洋汽車 秦皇島車市01)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