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央視對汽車貼膜行業的曝光,稱“超過八成不合格”后,這直接導致了一些車主對汽車貼膜市場的觀望態度。但在深圳市場由于習慣性消費與一些專業汽車貼膜企業精心維護下,深圳貼膜市場受到這則消息的影響越來越小。據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貼膜市場十分看好,但專業的汽車貼膜公司卻出現舉步維艱的局面。
給汽車貼膜,在中國始于1998年左右,極短的時間內,它就成了中國車主的必需品,車主們似乎買完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車窗貼膜。從1998年起,短短8年時間,近萬個太陽膜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其中利潤也驚人增長。但整個汽車貼膜也步入一個亂世的局面。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汽車貼膜大多是國外的產品引入到國內,但良莠不齊,有些根本就是打著國外產品名號但更多是國內一些小工廠生產出來的,這些小作坊的產品和一些國外劣質產品,大部分被一些汽車銷售商家直接拿走,而這一部分大都是送給消費者的,這更加導致了汽車貼膜市場產品的不確定性的混亂,而一些路邊小店非專業的貼膜也使行業出現混亂局面。作為汽車專業貼膜企業的巧手汽車服務公司董事長李竟向記者稱,目前這個行業并沒有什么具體性很強的標準規范,如何確定產品品質成為每一位消費者頭痛的問題,而扭轉行業的混亂就要更多地靠企業的自律性,目前一些專業的貼膜公司正向這一方向努力,依靠自律性來做好這塊市場,像巧手汽車服務公司在代理每件產品時從多方面來評定,要求汽車膜類產品有出廠合格證、是否符合標準和深圳商檢局抽檢來評定,同時通過自己企業車輛進行測試評定,這樣力求給消費者真實與最好的產品。
而在貼膜行業中,最讓消費者頭痛的就是服務水平的低下,直接導致了一些車主對貼膜行業的反感。由于貼膜大多屬于手工活,如何確定行業標準成為整個貼膜行業一個急切要解決的問題。巧手汽車服務公司董事長李竟向記者表示,貼膜的服務水平更多的要看公司如何通過施工的程序化、標準化來達到服務水平提升,解決這些問題就會改變整個行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