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幾年一些汽車技術始終在不斷進步的話,那么,汽車防盜技術可算作是其中之一。
據統計,2003年,在美國大約有價值80億美元的汽車被盜,其中只有約65%的汽車最終被找了回來。加拿大政府有關部門估計,在2003年加拿大國內有2萬輛汽車被盜,其中一部分已經被運出國外了。
1986年,通用公司首次推出了汽車防盜系統(Vehicle Anti-Theft System,縮寫為VATS)。到目前為止,通用公司已經開發出了第四代汽車防盜產品。在汽車領域,所有美國、日本和歐洲的主要汽車制造商最新開發出來的防盜系統,在面世之初就要準備迎接更加先進的防盜技術的沖擊和挑戰。
雖然通用公司早期的VATS早已經過時了,但客觀地說,它仍然是當年被其他汽車制造商廣泛采用的典型汽車防盜產品。通用公司最初的VATS是第一代防盜系統的杰出代表。這種VATS的車鑰匙中安裝了嵌入式電阻,當車鑰匙插入車鎖中,車鎖內兩根精細的線接觸到車鑰匙內部電阻,然后防盜系統的處理模塊通過觸點就能讀出電阻值,并與預先設定的固定電阻值比較。如果兩個阻值吻合,則允許啟動發動機。如果不吻合,則只有在10分鐘之后才能再次嘗試啟動發動機,從而起到了防盜作用。
1996年,VATS防盜系統被更受歡迎的Passlock防盜系統所取代。Passlock的工作原理和VATS很相似,而不同之處在于Passlock將檢測電阻嵌入到點火開關中。PasslockⅡ實際上具有兩個檢測變量,即需要檢測兩個電阻值,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它還是屬于基于檢測電阻值原理的防盜系統。
當防盜系統發展到PasslockⅢ、PasslockⅢ+及福特公司的SecuriLock(被動防盜系統)的時候,當然還包括其它類似的系統,開始應用了基于無線應答器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這種技術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通過無線電波識別人或物體。RFID具體的工作原理是,當無線應答器產生的無線電信號進入可識別(讀入)區域時,解讀器會立即捕捉到信號,然后送至計算機或其它邏輯處理器進行反射調制處理,還原成物體或人的信息,從而達到識別物體或人的目的。其實這種工作原理已經應用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例如判斷馬拉松隊員的沖線順序,對經過收費站的車輛進行無需減速的自動繳費,利用塑料射頻卡對需要通過安全門的人員進行檢查等,都是這種技術很好的應用范例。
為了將RFID技術應用于汽車防盜系統,基于車鑰匙的防盜系統的電路阻斷系統需要四個主要組成部件。其中核心的部件是無線應答器,無線應答器的內部有一種無內部電池供電的芯片。為了能使這種芯片進行工作,需要外部能源為其提供動力。無線接收器通過一個纏繞狀的天線產生134.2kHz的高頻磁場,這個磁場所具有的能量能夠驅動無線應答器的微芯片電路,而芯片則以調制電磁波信號的形式將數據流發送給解讀器,然后解讀器再將它轉換成相關數據。最后控制計算器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從而進行管理控制。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的基本通信方式分為全雙工方式和半雙工方式兩種。在全雙工方式下,驅動無線應答器的無線電波能量和無線應答器所產生的數字信號能在同一時刻進行傳輸。在半雙工方式下兩者的傳輸不是同時進行的。無線應答器通過電路中的電容器儲存所接收的能量。一旦無線電波發送停止,應答器就可以利用存儲的能量發送數據。
無論是基于電阻式的防盜系統還是基于無線射頻識別的防盜系統,總有一些不法分子會想方設法破解它們。發動機遙控啟動系統制造商就是眾多合法破解防盜系統者之一。假設一個粗心的車主將車鑰匙忘在了點火開關上,只要使用制造商們所銷售的破解模塊加上遙控啟動器,至少是在啟動發動機所需要的時間內就足以破解其防盜系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