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都區市民阿強很苦惱,他所住的社區里,一輛汽車的警報器整整響了一夜,讓他徹夜難眠,但車主始終沒有露面,鄰居們都很無奈。原本用來防盜的汽車警報器緣何成為噪聲源頭?到底又有誰能管住它?一時間,汽車警報器成為了小區業主們關心的話題。有業主因此倡議:有車一族,請你把汽車警報器敏感度調低些好嗎,不要讓車亂鳴亂叫,擾人清夢了。
煩惱:警報器變噪聲源
阿強說,當時小車警報器響了一夜,而車主卻始終不露面,最后有人報了警。但警察也無計可施,只能在車旁設置一圈障礙,防止他人靠近再次觸動警報。
無獨有偶,家住白云區某小區的楊先生近日也碰到了汽車警報器擾民的事件。他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們小區內停了一輛QQ,警報器設計得特別靈敏,只要走過一個人,碰一下就響。
實際上,類似的擾民事件,不少小區的業主都曾經遇到過,但到底怎樣解決,業主們卻心里沒底。家住天河的顏先生就對記者說,汽車警報器亂響的事情,他也經常碰到,尤其是在晚上和早晨。但向誰投訴?找物管根本就沒用,有時候噪音都是保安們弄出來的。找政府部門吧,誰理這個事情呀?
無奈:汽車噪音投訴難
事實的確如此嗎?記者打通廣州市環保局12369的投訴電話,工作人員卻告訴記者,類似這樣的汽車噪音他們不管。如果停在小區里,建議記者去找小區的物管投訴。
某大型地產公司物業管理中心的卓先生告訴記者,一般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物業管理處會與車主進行溝通,希望車主對汽車警報器進行調校。如果車主拒絕請求,物業管理處也只能采取在車旁設置一圈障礙的方法,防止他人靠近。卓先生表示,一般而言車主都會接受建議,“畢竟他們的主觀意愿也并不是想擾民,何況他們也不希望警報器一響就響一個晚上耗電。”
暨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文靜向記者表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和《廣州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規定》中,還沒有對機動車警報器擾民這一具體問題進行明確界定。但是根據民法通則,汽車警報器半夜鳴不停侵犯了居民享受正常休息的人身權利,居民們首先可以找車主要求其停止侵害,如果不行也可以搜集證據起訴車主,“但類似事情取證估計比較困難。”
解決:調低警報器敏感度
記者采訪中發現,警報器擾民的事情,大體可以用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解決。恒福路一家汽車維修店的陳先生告訴記者,汽車警報器的報警靈敏度是可以調節的,如果調得太高,一碰就容易產生誤報。車主只要自己將敏感度調低一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