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西座墊--帶領經濟飛躍
數字說話
■2006年,全縣種麻農戶近萬戶
■收入達3500多萬元
■紡紗、織布、編織占GDP的25%
■對財政貢獻率達30%
蘭西鎮科研村劉忠民家,屋里像開會一樣坐滿了人,炕上地下,五六位婦女飛針走線,在亞麻座墊半成品上繡藍色的幾何圖案。
機制墊子上繡圖案,3元一個,一天能繡10個,能掙30元。繡蝴蝶等難度大的動物圖案,一套6到8元,手工編織墊子一套能掙80元。屋里的一位婦女說:足不出戶,2天掙了一袋大米錢。
蘭西每年生產300多萬套汽車座墊,要問那么多亞麻座墊產自哪兒?這里就是加工車間。
劉忠民指著家里說:我們村村屯屯是工廠,家家戶戶是車間,坐在炕頭上有錢賺。
十萬百姓靠麻就業
汽車座墊雖小,就業群體龐大,全縣圍著座墊產業轉的有近10萬人。守家望院的婦女成了主力,坐在家里一年加工座墊還賺6000多元。
紅光村有小兩口,以前總鬧離婚,現在也不張羅了。男的縫,女的繡,有事干有收入。紅光鄉車么起屯石景華婆媳倆坐在炕上忙活著,70多歲的婆婆編座墊花,她說:“孩子的冰棍錢都出來了。”紅光鄉有6000多戶,4000多戶參與加工座墊,今年就增了1000多戶。
蘭西鎮向陽村蘭家窩堡屯,全村300多戶,有200多人在鎮內亞麻編織企業上班,其他留守的家庭婦女,一邊照顧家,一邊編墊子,每天每人都收入20多元。
一些婦女起初不會,勞動局、扶貧辦對105個村的婦女主任進行培訓,這些婦女主任現在大多成了亞麻編織經紀人,臨江鄉婦女主任帶出100戶,紅星鄉武家村的婦女主任帶動300多名,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一屯、一村、一鄉,因亞麻而寧靜和睦。
經紀人激活城鄉
蘭西鎮科研村劉忠民,也加入到亞麻大軍中。“手下有3個大點,一個點20多人。”他一個人包下了三個座墊廠的活,用車拉回村里發給村里人,每年業務量都在5萬套左右,僅此一項該屯農民就增收25萬元。每年他都能賺五六萬元。
經紀人回村發活村里人圍著轉;到廠里取活,廠里也熱情。經紀人把一城一鄉,一工一農,搭上了橋。
北安鄉道西老李家,家里三個孩子、兩個老人,孩子分別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綏化念大學、大專,鄉里為幫助他家解決困難,給他找來加工的活,他結識了一些企業后,和企業商量能不能多做一些分給鄰居,一拍即合,幾年下來,他手下發展到65戶,被救助的對象成了經紀人,現在一年收入五六萬元。
開經紀人表彰會、座談會,縣領導給經紀人逐一敬酒,還給鼓勁:大膽干!你們掙的越多,說明老百姓掙的越多,政府越滿意!
全縣有500名農民成為紡編織經紀人,穿梭于城鄉之間,聯企業,帶農戶,使亞麻汽車座墊手工編織迅速走進鄉村千家萬戶。
小座墊鋪出大產業
汽車座墊正在蘭西演繹著“能人創企業、百姓創家業、干部創事業、家家有項目、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的進行曲,圍繞種植、圓莖加工、紡紗、織布、營銷、運輸等創業、就業。
于長富是蘭西亞麻座墊的第一個創業人。最初,他手工編座墊,背到南方銷售,第一年就賣了近30套。用手編效率低,他又買進編織機,籌措資金,成立了蘭亞亞麻制品公司,短短幾年時間,生產規模由三十幾臺編織機增長到1000臺,銷售額也由十多萬元增長到了1000多萬元,編織工人由十幾人發展到1000余人。
2002年縣里發現亞麻座墊受歡迎,順勢引導,抓市場,辦亞麻節,開全國訂貨會,營銷牽動,以貿促工。縣領導有的抓種植、有的抓產業、有的抓服務。幾年下來,亞麻加工企業由2003年的幾十家,發展到大大小小300多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