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一著名車友論壇中,一名為“方竹”的網友發貼挑戰汽車裝飾美容行業的交易模式,即公開商品的最低售價,不再討價還價。該帖一出現,即有網友表示自己購買的汽車香水價格比該名單上的“一口價”要貴一倍。 新聞解讀:隨后記者聯系上網友“方竹”,他說此前曾有兩位老客戶在自己店里買同樣的商品,無意中發現成交價格卻差了100元,讓自己感覺很尷尬。而后來在“山城馬幫”論壇的調查顯示重慶車主對汽車后市場的產品和服務價格不透明,以及隨時可能買到貴而不惠的商品感到非常頭痛,于是“方竹”萌發了“一口價”銷售的想法。
“方竹”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指著店內一套標價260元坐墊說,這款產品之前的標價是350元,而成交均價是300元左右,現在一口價260元,平均利潤降低了40元,“價格變動后賣得很好,成交量一旦超過臨界點,總利潤反而增長了。”
通過詢問身邊的有車族朋友,記者了解到,目前討價還價是汽車裝飾美容行業的“潛規則”,絕大多數商家都抱著“反正要打折,不如把喊價提高”的心態在交易,而車主普遍認為“不講價就是沒撈到實惠”,這說明了該行業商家和顧客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相當突出,消費者在作出購買決策時往往顯得無所適從。
現在,“方竹”走出了“一口價”銷售的第一步,把每個顧客都當成砍價的高手,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給出了最低成交價。他坦言,走出這一步對商家來說是一個相當困難的選擇,雖然這樣做從長遠看能夠提高信譽,但是就短期而言,損失的是直接經濟利益。“方竹”笑稱自己是用短期利潤換顧客的長期惠顧。
新聞點評:“一口價”模式能否生存下去、消費者是否買帳、其他商家會否跟風,都需要時間的考驗,但價格誠信說明商家注重維護消費者利益,是絕對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