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國標實施 廣電系攜手機電視標準對壘
對于移動數字電視產業而言,8月1日正式實施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更多意味著一場新的利益爭奪戰的開始。
數字電視國標廣電系輸給清華交大
“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的實施到現在沒有任何變化,我們的產業化運營已經在進行當中,如神州家家通,奧運高清,車載移動電視等。”作為數字電視地面傳輸國家標準核心成員的上海高清數字總裁助理王堯再次向搜狐IT強調。
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的制定始于2000年,當時的發改委、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廣電總局和質檢總局等組成的國家數字電視領導小組,決定自主制定中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
2001年開始,廣播科學研究院研制的TiMi方案、清華大學和凌訊科技的多載波方案與上海交大的單載波方案以及電子科技大學提出的方案等多個標準均參與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的角逐。
在經歷幾年的標準優劣爭論之后,2004年8月,中國工程院評估認定清華方案和交大方案各有所長,不可替代,確定國標在二者融合基礎上產生。廣播科學研究院在此輪標準大戰中敗退。
2006年8月18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第95號公告正式發布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標準,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實施。
標準實施更多是符號意義
但標準的融合并不意味著各方利益從此融合,相反,因為各方都不愿意放棄已有的利益,加上此前多個地方廣電部門已經采用數字電視的歐洲標準用于車載電視等的運營,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的實施變得更加復雜。
在8月1日標準實施前夕,擁有廣電總局背景的廣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鄒峰再次對融合標準發難,稱其一個是“多載波方案”一個是“單載波方案”二者難以融合。并對融合芯片的研發提出質疑。
就在鄒峰的“炮轟”之后,6月22日,凌訊科技等十余廠商聯合召開了“地面數字電視國標產業化推廣發布會”。凌訊科技展示其研發的從芯片到發射機、接收機、機頂盒等一系列地面數字電視國標產品,其回應質疑、證明地面數字電視國標將如期實施的意圖十分明顯。而上海交大方面的代表上海高清數字科技產業公司也在此間表達對國標芯片和產業化等問題的信心。
不過,鄒峰仍舊對國標陣營的行動仍舊充滿質疑,7月31號,他對搜狐IT表示:“(融合芯片)沒有通過權威部門的鑒定,怎么知道是不是符合國標。”
7月中旬,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南方傳媒)也聯合韓國廠商IRIVER推出了其“掌中電視”首款終端產品。實質上,“掌中電視”同樣屬于移動數字電視,不過,廣東的掌中電視采用的是歐洲的數字多媒體廣播標準(DAB),而并非數字電視地面傳輸國標。
而王堯也承認,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不僅僅是傳輸國家標準這么簡單,還需要配套標準的制定、頻率規劃等諸多問題。目前在上海等地運營的歐標數字電視也不會被撤換。
至此,8月1號的數字電視國標實施則更多地成為了“標志意義”上的實施,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要想真正成為事實標準并步入大規模產業化道路,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