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傳統dvd已經無利可圖,國內dvd巨頭紛紛轉向高端產品。 記者近日從國內各大dvd生產商處相繼獲悉,在巨額專利費的壓榨下,國內企業已普遍停止傳統dvd的出口,大批傳統dvd的代工企業也紛紛倒閉。碟機巨頭正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尋找出路。
出口相繼叫停 “生產傳統dvd,不是微利,而是無利。”一家碟機出口大戶的內部人士昨天無奈地告訴記者:“這已不是一兩家企業的現狀,而是整個行業的寫照。”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國內絕大部分碟機企業已經停止傳統dvd出口。
昨天,新科電子集團新聞發言人樊文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科集團已停止全部傳統家用dvd出口,而主攻移動dvd、evd和液晶電視等高端產品。但他不愿透露目前移動dvd和evd的出口量是否能與原先dvd的出口量相當。萬利達集團營銷總監吳啟楠也坦言:“現在我們主攻移動dvd的出口市場,普通dvd的出口基本上不再考慮了。” 而創維、長虹、上廣電等國內家電生產巨頭也紛紛表示,國產dvd的出口正面臨著產品結構變革的關鍵時刻:停止傳統dvd出口,重點轉向價格更高、利潤空間更大的高端產品。其出口產品比例,由原先100%的普通dvd出口,轉向移動dvd和刻錄dvd并重,目前上述兩種產品所占碟機出口的比例已經超過20%,另外車載dvd也占據相當比例。
上廣電的新聞發言人無奈地向記者表示,對企業而言,普通dvd已沒有經濟價值,大家尚未完全停止其生產的原因,是要保住原先的市場份額,為后繼產品創造空間。 大批企業倒閉 由于國內企業不掌控dvd機的任一項核心專利技術,一臺均價500元的dvd,有6c、3c等12家外資企業伸手要錢,總共每臺需要交納各項專利費用20美元。在專利費用大棒的打壓下,一方面國有品牌停止出口,另一方面,集中在廣東地區的oem(貼牌生產)工廠已經開始大量倒閉。據悉,今年以來的短短5個月時間,深圳寶安區已先后有近30家dvd企業停產或倒閉。
昨天,記者聯系到深圳寶安區激光視盤機行業協會,協會秘書長顯然對此問題深感頭痛。他表示,目前整個地區的產業狀況正處于艱難時期,任何觸及“敏感性”的問題都不便解釋。
據記者從國務院發展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了解到,占有我國dvd生產工廠70%以上的企業都集中在上述地區,且多做oem出口。自從國外企業開始加收大筆dvd專利費,大規模倒閉的命運便降臨到這一地區的dvd工廠頭上。研究所專家陸刃波表示:“該地區dvd企業規模小、利潤薄、抗風險能力弱,雖然其中較大的企業年產量能夠達到10萬臺以上,小規模的也有幾萬臺,但都扛不住大筆專利費的收取。”據悉,鼎盛時期擁有140多家dvd生產企業的深圳寶安區目前僅剩下了三四十家。 受到沖擊的不僅是這些“螺絲刀工廠”。dvd業界享有盛名的先科也陷入了困局,繼稍早些時候拍賣掉先科商標后,目前已經大規模停產;而經營情況稍好些的金正電子則為了節約成本,將位于東莞的總部和dvd生產工廠搬到了成本相對低廉的珠海。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提供的資料,目前我國的dvd企業超過200家,產量達到6000萬臺,經過前幾年的激烈競爭,國內價格已經降到成本價。而國內最多有500萬臺的需求,更多企業只能靠貼牌出口存活。出口之路再一堵上,這些企業只有倒閉。各尋出路自救 隨著傳統dvd的沒落,碟機企業開始各尋出路。
據悉,深圳寶安僅剩的三四十家dvd企業,已經相繼進行了戰略轉型,產品轉向以生產mp3、耳機等小家電為主。 而以新科、上廣電為代表的老牌企業開始大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vd,后起之秀凱誠高清看中hdv,創維、長虹、tcl等19家企業則組成了hvd聯盟。事實上,這些名目各異的新產品的共同特點就是自己掌握知識產權。evd是中國企業完全自主開發的,而hdv和hvd的核心芯片,都是美國硅谷的小公司研發而成,而這些小公司被中國企業所控股。譬如hvd就是由晶晨半導體有限公司設計提供,但美國晶晨已于1999年被上海申通科技、上海化工集團收購,并取得絕對控股權。
陸刃波表示,只要中國企業哪怕只掌握有一項專利技術,就可以與對手交換技術,擁有與之的對話權。他表示:“沒有專利交換的可能性,我們的企業將永無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