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說GPS總容易被人誤解。狹意上的GPS是“全球定位系統”,全稱是GlobalPositioningSystem,這套系統共有24顆衛星,其中21顆使用中,另有3顆備用,而這些衛星在2萬公里高空以12小時為周期圍繞著地球旋轉,提供實時信號。不過人們似乎更熟悉廣義上對GPS的定位,我們總是習慣上將衛星導航等同于GPS,而實際上則不然。
目前世界上共有四大導航系統,除了美國的這套GPS之外,還有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歐盟的伽利略導航系統以及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另據最近的新聞表示,美國有望與歐盟簽署聯合協議,也就是說GPS有望與伽利略系統聯手。今后的導航產品有可能同時接收兩套系統提供的數據,以得出更精準的定位信息。到時候不知道導航產品是不是還會被稱作GPS導航儀呢?不過,這里我們姑且還是這么稱呼這些可以接收衛星信號完成定位的導航儀。
一個完整的導航儀包括三部分:硬件、軟件以及地圖。硬件很容易理解,由芯片、處理器、內存、屏幕等組成。目前的GPS,尤其是車載GPS產品在硬件上的差距并不大。我們這里主要來說說軟件和地圖。
我們習慣上總是詢問某個GPS裝的是何種地圖,實際上則是混淆了地圖和軟件兩者的區別。所謂地圖其實只是指其中的數據,而軟件其實是搜索引擎。地圖廠商提供的地圖當中包括地理信息、以及方方面面的興趣點數據,而這些數據如何反應到地圖當中去?如此龐大的數據體系怎樣才能被我們很好的利用?這就要借助于軟件實現,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搜索引擎。
實際上國內從事地圖測繪的公司并不多,而設計引擎的軟件公司則舉不勝數。有些地圖廠商自己研發軟件,而有些就是將這些數據出售給軟件公司,因此我們或許會看到多種多樣的軟件界面(在汽車的前裝市場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多數硬件廠商生產出“軀殼”后,配以某種地圖以及軟件一同出售,于是我們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即開即用的GPS導航儀。且不管他們三方是以何種形式融為一體的,我們更關心的是服務。GPS作為一類特殊的IT產品,除了它本身的質量之外,地圖的升級服務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