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鎖定高端市場 本土蓄電池企需未雨綢繆
近年來,美國江森自控公司、索尼、三洋、日立等知名企業紛紛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蓄電池生產基地,還將市場從大城市逐步拓展到中小城市,甚至NEC、博世主要以生產軟件與電器為主的企業也開始將業務的觸角延伸到生產蓄電池領域中。跨國公司的涌入,使國內蓄電池生產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跨國巨頭劍指高端
一周前,日產、NEC、NEC東金共同設立汽車電池公司宣布將設立對電動車用鋰離子充電電池進行量產的合資公司,并聯合開發電池組和電池單元日產汽車。計劃向以日產汽車為首的全球汽車相關廠商供應電動車用充電電池,預計2009年度之前開始批量生產。
在此之前,美國江森自控公司在中國正式推出了其百年品牌瓦爾塔汽車蓄電池。這是該公司在并購了全球另一家知名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德爾福的全球蓄電池業務后,借道德爾福中國的生產基地、分銷渠道和客戶資源在中國市場的首次出手。
無獨有偶,來華開拓業務的公司從2007年開始就紛至沓來,一直以電動工具開創品牌的德國博世開始拓展新領域——生產蓄電池與電池傳感器。同時,美國凌特擴充車載模擬IC也開始致力于鋰電池控制等領域。
在諸多跨國企業開始挺進中國蓄電池市場時,本土企業似乎并沒有被這種壓力所影響。物理電源研究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認為,雖然已經有很多知名企業計劃在中國發展市場,但是從這些公司的產品上來看,還僅僅停留在研發階段,所投資的產品基本都是高端產品,從生產計劃上來看,有些廠家具體投產時間都是在幾年以后,大部分研發產品還沒有形成產業,投入市場。
國內企業暫無影響
由于跨國企業大部分都走高端產品路線,目前我國蓄電池制造商普遍認為對行業的影響并不大,很多國內企業都認為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些中小企業占領了二三線城市的低端市場,并不擔心與一些跨國企業相競爭,同時國內的一些知名品牌也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
風帆蓄電池公司從一家默默無聞的軍用啟動鉛酸蓄電池的定點生產單位成為行業龍頭老大,這歸功于該公司逐步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80年代中后期,國內汽車蓄電池多由小廠生產,生產規模小,技術水平相對較低,質量參差不齊。而這時,進口高檔車和合資品牌的汽車均配套使用國外進口的蓄電池,雖然質量不錯,但價格昂貴,風帆公司敏銳的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在兩年的時間內產品性能就達到了同期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在電動車產品中占領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技術研發將成焦點
雖然目前大部分外資企業都將計劃排到了幾年以后,對國內目前的市場沖擊有限,但劉彥龍認為,這種趨勢不可小覷,外資企業正在逐漸蓄積技術力量,而這種潛在的生產力會成為市場新一輪競爭的利劍。
相比國內的一些中小企業在搞開發的時候,經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因為新產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如果按照過去的步驟,等研究開發三四年,市場已經不見了;而當市場忽然出現,又難以立刻形成規模,就意味著開發技術的成本無法均攤在產品上,難以取得理想的收益。正因為如此,有實力建設研發部門的企業并不多。
劉彥龍說,雖然目前許多鉛酸蓄電池企業的產品技術性能日趨一致,企業實現差別化戰略困難加大。很多企業忽視了技術創新,但鉛酸蓄電池產品的市場發展潛力還很大,還存在著很大的開發空間。企業更應把握技術創新,才能使產品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例如,德國陽光公司正是憑借其獨特的膠體電池技術創新優勢,在鉛酸蓄電池行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同時,有人預計,當今世界能源的結構正著綠色方向發展,新能源用鉛酸蓄電池也將成為新的市場利潤增長點,比如風能、太陽能等項目的光伏電池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遞增,開發相關領域的技術未來都將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