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油器退市風潮波及首府
1月31日,在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對一款產品宣稱的“節油神話”曝光一周后,記者采訪時發現,首府某些節油器的銷售商還在忽悠消費者。而據央視報道,有關專家稱,中國目前“沒有一個節油器真正有效”。
□現場
鏡頭一
在阿勒泰路與新醫路交會處的荔江汽車裝潢用品店里,記者佯裝車主購買節油器,記者觀察到,銷售人員從貨架的最深處翻出一個盒子,轉身取過一塊抹布彈掉落滿的灰塵,然后遞給記者。節油器的名字叫“捷適易”,外包裝盒上寫著“中國太平洋保險承保”,“上海同濟大學科技園”研制。當記者詢問價錢時,銷售人員征求老板的意見后,給出“890元”的報價。
鏡頭二
同樣位于阿勒泰路的福遠達汽車用品店里,老板給記者介紹了一款名為“中科全盛”的節油器,節油器的外包裝上貼著標價簽“780元”,老板和銷售人員卻同時給出兩個價格“380元”和“550元”。記者表示,對產品不了解,希望可以記錄網址,查一下相關介紹時,銷售人員警惕地從記者手中搶走節油器,并不再讓觸碰。就在離這家店不到100米的順風汽車裝潢用品店里,記者看到了同款節油器,這里報價900元。
鏡頭三
鑫飛龍進口汽配店是惟一一家把節油器廣告名正言順貼在門口的經銷商,經銷的節油器是“蓋爾1+1”,也是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的最貴的節油器,報價1300元。恰好最便宜的節油器和它一店之隔,報價160元。價格為何相差這么大?他給記者說了“實話”:100多元的產品其實就是兩塊吸鐵石,沒啥作用。而自己的產品則可以“節油8%到25%”。
□疑問
同是“中科全盛”節油器,記者在三家銷售店里聽到了三種不同售價,分別為“550”、“668”、“900”。
關于質保期的詢問,得到的答案也各異,“一個月”、“半年”、“一年”。節油器的售價、質保期不同讓人不解,而節油效果的差異就更加讓人困惑。
記者:“我一個月用四箱油,用了節油產品之后,能省多少油?”
有的銷售人員思考半天之后,具體省多少不知道,大概7%到19%,而這正是該產品說明書上的理論值。
還有的銷售人員則表示,必須要過磨合期之后才能節油,而且節油量只有長途才能算出來,短途是算不出來的,但肯定是省油的。
□內幕
“我們現在不賣任何汽車節油器!”
“中央電視臺都曝光了,你還買它?沒效果的。”
在采訪中,記者也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他們都是曾經銷售過或者正在使用節油器的“知情者”。
阿勒泰路某汽車用品商行的銷售人員勸說記者放棄安裝節油器的想法,“別裝了,裝上還要退,麻煩。”她這里一共經營了兩個品牌的節油器,其中一個品牌早在兩年前就找不到廠家了,另一個也在近期消失,更別提質保了。她無奈地說:“擺在柜臺總比壓在庫房里好。”
據正在代銷某節油器的銷售商透露,該品牌節油器一共賣了10多個,其中有四五個都退了貨。他說,之所以代銷此產品,就是考慮沒風險,反正銷售一個有幾十塊的提成,如果退貨,還有廠家的押金頂著,怕什么。但他表示自己不會代理這種產品,因為廠家提供的數據無處考證,“誰也不敢保證它有沒有效果呀。”
□釋疑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銷售主要有渦輪式和機械式兩種。車友汽車用品彭總認為,這根本是在炒作概念。“如果節油這么好,那怎么還沒有成為汽車的標配呢?”他調侃地向記者說道。
在采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原理就是“渦輪式”:提升動力,高速節油。
快車手汽修維修技師馬新亮說,渦輪增壓節油器只能增加動力,起不到任何節油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來說,要比沒有安裝渦輪增壓的車更費油。而安裝了節油器,當車速超過100邁時,由于油泵的工作效率是一定的,當油量不夠時,汽車行駛反而會受到影響。
據馬新亮介紹,加了節油器,都會有副作用,只不過進口車上表現的明顯,而在國產車上表現得不明顯。
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大多數車主普遍對節油器能夠節油表示懷疑。他們關心節油,但寧可選擇“油改氣”,同時,他們也理解,真正想要節油,還要靠良好的駕駛習慣。
自治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節油產品上市銷售應該要接受質檢的監督。但是汽車節油產品作為一種新產品,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因而質監部門也沒有對節油產品作監測,也從未對節油產品市場進行抽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