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安全你就安全了?車禍倒霉的不僅是車
某公益廣告上赫然寫著:“在車禍中倒霉的不僅僅是‘車’。”旨在告誡司機注意行車安全,放慢速度。
眾所周知,提高汽車安全最重要的是駕駛者具備良好的駕駛習慣和出色的應變能力。但是我們不能要求任何一個駕駛員都擁有車手般的駕駛水準和靈敏反應,所以,各種安全配置應運而生,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安全配置的功能,很多人卻不甚了解,不知道怎么用,怎么去選,碰到危險情況的時候甚至會忽略。
第一課 ABS
ABS現在轎車里的運用已經相當普及,但是真正會用的人不多,當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不敢也不習慣把剎車一腳踩到底,并且,雖然方向盤沒有鎖死,可以控制方向,但很多人都沒有進行避讓(或者是反應不過來),還是直愣愣的撞上障礙物,本來能夠避免的事故還是不幸上演。
ABS最大的功用是用來避讓的,而不是用來縮短剎車距離。但ABS系統介入以后,通過BA輔助系統可以主動加大剎車力度,同時對輪胎進行高速點剎,最大限度縮短剎車距離。不過,路面狀況是復雜的,曾有人測試過,在濕滑路面上,ABS并不能縮短剎車距離,反而會加大。
第二課 安全帶
在所有的安全配置當中,最為關鍵、發揮效用最好的就是那不起眼的安全帶,有數據統計,系上安全帶能夠減小60%-70%交通事故傷亡率。不僅如此,安全帶是其他安全配置起作用的前提。比如,碰撞時,先要安全帶把乘客“束縛”在座位上,安全氣囊彈出的時候,才會最大限度上抵消碰撞力度;再比如緊急情況反應系統,在危險情況來臨時,這套系統會調整各個組建,降低傷害程度,當中,最重要的是會自動拉緊安全帶;還有ESP,在緊急變線當中,ESP可以控制車身姿態,但是如果沒有系上安全帶,人很可能直接給甩出去了。所以,上車第一時間要系上安全帶,特別是前排的乘客。
第三課 車窗坐椅很重要
開車的時候,不少人喜歡把車窗降下來,或者降到一半,這種做法不僅會增加油耗,還會有安全隱患。因為要安全氣囊和氣簾起最大保護作用,除了安全帶,就是要有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如果車窗開著,膨脹的氣囊、氣簾會往外膨脹,保護效果會大打折扣。
坐椅的包裹性也很重要。緊急情況反應系統,在危險來臨時還調節座椅到最安全的姿態。不過家庭轎車的坐椅沒有這么高配置,但選車時,注意坐椅舒適性的同時,也注意它的包裹性。
很多事故當中,造成駕駛員致命傷害的是方向盤下的軸承,會“穿胸而過”;造成重大傷殘是剎車踏板,會造成膝蓋的粉碎性骨折;至于玻璃,是毀容的罪魁禍首。現在好一點的車型,都要提供可潰縮的方向盤和踏板,玻璃即使裂開,也要連在一起。這些配置都因車型而異,買車時要多咨詢。
第四課 安全氣囊
有數據統計,國外車輛平均擁有安全氣囊數字是三個多,而中國連一點五個都不到,而且很多車安全氣囊只有前排有,后排則沒有考慮到。不過,安全氣囊也不是越多越好,比如,位置上坐的是成年還是小孩,他的坐姿是否正常,會不會剛好低著頭在拿東西,如果安全氣囊“不分彼此”的彈開,會造成更大的傷害甚至死亡。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兩段式安全氣囊帶電子感應功能監測乘客狀態。所謂兩段式安全氣囊就是氣囊爆開時會分兩次,在第一次爆開后給乘坐者一個向前傾倒的時間,然后再第二次爆開,將氣囊對人體的沖擊減小。而電子感應則會根據乘客的坐姿決定氣囊彈開的方式、充氣量的大小。
第五課 ESP
ESP的工作原理是對后輪進行單獨制動,從而修正車身姿態,避免轉向不足或者轉向過度的情形出現。ESP介入的幾種情況有:高速緊急變線,或者高速入彎,把輪胎催逼到“響胎”——前提是速度要快,但在日常生活,很少人會開車這么猛。不過,有ESP,當然比沒有好。
第六課 車身結構、鋼板厚薄
從保護乘客安全角度來講,鋼板厚薄沒有太大的關系,碰撞中,決定乘客安全是車身結構,比的是看誰更能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所以,現在好的車身結構,每一段的剛性是不一樣的,一般發動機艙剛性最軟,可以最大限度吸收能量,從而保證乘客艙的安全。
不過,鋼板厚薄直接關系到車輛的安全,鋼板厚來得結實,小碰小撞可“毫發無損”,但鋼板薄的車就不行了。
第七課 胎壓監測器
高速爆胎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所以要經常檢測胎壓,有些車胎壓監測器是標配,會直接在儀表盤上顯示,但低檔車一般沒有。而且很多汽車維修廠的胎壓監測器都是不準的,所以,最好自己去買一個胎壓監測器,時常測一下,保證安全。
第八課 倒車雷達
倒車雷達的功用是為了具體停車方便,但是它只會報警,不會告訴你真實的情況,不知道是動物還是兒童,如果有后視攝像頭,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第九課 發動機
發動機其實也是個安全配置。不少交通事故,車輛是直接飛過中間的隔離帶沖向對面的馬路,發動機爆發力強的,一踩油門就避過去了,剎車踩停的,只能硬生生待在原地給人撞。像之前的斷橋事故當中,斷橋時,有一些小車,一踩油門就沖過去了。當然,這和駕駛員的應變能力和觀察能力也有關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