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地圖廠商對抗謀求標準
目前導航電子地圖行業雖然有國家參考標準,但是事實上各個廠商的標準很難統一,因此,誰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誰成為事實上的標準似乎應該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就目前來看,侵權案和解的可能性很大,特別是國家標準出臺后,訴訟也就失去了意義。
是對抗還是兼容,對于電子地圖市場上的從業者來說,需要面對的東西還很多。
據國外媒體報道,諾基亞以81億美元的天價將美國數字地圖供應商Navteq收入囊中,由此再掀數字地圖的資源爭奪戰高潮。據悉,這是諾基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交易之一。
創建于1985年的Navteq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地圖開發商之一。Navteq的軟件主要應用于車載導航設備及手機,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建立了全球69個國家的數字地圖數據庫。
而這不過是與地圖資源相關的并購案中最新的一起。今年7月,全球第一大汽車導航設備廠商TomTom曾經以18億歐元(約合2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Navteq的主要競爭對手TeleAtlas.“隨著越來越多的應用被開發出來,電子地圖的商業價值正在被逐漸挖掘出來。包括凱立德在內的數家電子地圖供應商都已經相繼獲得了超過千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而在熱錢的鼓動下,曾經平靜的市場也正掀起波瀾。”資深分析師程宏認為。
爆發的市場
“導航需求的爆發讓大眾認識了電子地圖的價值。其實,導航只是電子地圖眾多應用的一種。而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在這個行業里面已經做了10年。”凱立德副總裁嵇然告訴《財經時報》,電子地圖是一個龐大而籠統的概念,按照不同應用,可以細分為三個市場:導航市場、行業應用和互聯網電子地圖。
據中國網絡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地圖信息服務市場規模到2008年將突破5億元人民幣,2010年則能突破15億元。而在2005年,這個數字僅僅為0.5億元。
即便如此,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這個數字依然太保守。
“在2008年奧運會前,北京將在700多條公交線路上的上萬輛公交車和所有出租車安裝衛星監測和導航定位系統。從北京市交通運輸管理局處透露的信息顯示,全部安裝費用大致在26億元人民幣左右。”業內人士高亮告訴《財經時報》。
2008年奧運會還將帶來更大的好消息。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研究所在2005年完成的一項奧運物流課題報告顯示,2008年奧運會期間估計增加3億噸物流量,91%走公路,7%走航運,將形成432億元人民幣的物流市場。因此,建立物流信息平臺、車輛調度與貨物跟蹤系統已經成為北京市組織準備的一大重點。據預測,圍繞奧運物流市場,將有100萬輛汽車需要安裝導航和安全監測系統,市場總值將達到200億元人民幣左右。
面對這一龐大的市場,市場上的窺視者其實并不少。
在中國,只有具備國家甲級測繪資質的企業才能合法制作全國電子地圖,但滿足這樣要求的企業數量其實并不少。
從2003年開始,國家測繪局共審批了北京瑞圖萬方、北京四維圖新、上海暢想、北京高德、北京靈圖、深圳凱利德、武漢吉奧、北京易圖通等九家具有國家甲級測繪資質的電子地圖企業。由于瑞圖萬方在2006年年初收購上海暢想,這使得真正意義上具備全國級資質的企業保持在八家的水平。
而在此后的數年時間,由于導航市場在幾家企業中的份額并不大,彼此到也相安無事。
直到近日,賽迪顧問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讓此前一團和氣的電子地圖廠商的矛盾開始變得激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