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頻頻發力中國市場輪胎市場競爭加劇
日本普利司通在最新公布的五年規劃中表示,為保持其全球輪胎和橡膠制造商的霸主地位,打算擴大其在日本以外地區的銷售額,中國市場是重中之重。
竹內雄二笑起來時,眼睛彎成月牙的形狀。這位頭發花白的日本男人,目前擔任普利司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同為國外輪胎廠商,與固特異和米其林相比,普利司通是中國市場的“遲到者”。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輪胎生產商,普利司通的中國局已臻于完整,但竹內雄二仍然不時流露出些許焦慮。
戰略布局初成
10月22日,日本普利司通在東京與金融界舉行的會議上討論了公司的五年規劃,打算擴大其在日本以外地區的銷售額,保持普利司通全球輪胎和橡膠制造商的霸主地位。作為即將成為世界第2大汽車市場的中國,肯定是重中之重,這讓竹內雄二壓力不小。
日本普利司通表示,公司已計劃在未來五年持續投資。2007年公司計劃投資24.4億美元,從現在至2012年公司每年投資在20億美元左右以升級和擴大其產能,具體投資數量每年度可根據實際情況發生變化。
普利司通全稱為株式會社普利司通,創立于1931年。1988年,普利司通收購了美國第二大輪胎制造廠家“FIRESTONE”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和橡膠企業。數據顯示,2006年普利司通的總銷售額達29912億日元,全球每賣出6個輪胎,其中就有一個來自于普利司通。
1999年7月,普利司通在沈陽建立了普利司通(沈陽)輪胎有限公司(卡車、巴士用輪胎),正式吹響了進軍中國市場的號角。在接下來的幾年間,普利司通頻頻出手,相繼在天津、無錫和惠州成立了另外三個生產工廠,年產能也從1.2萬條增加至1.5萬條。
據普利司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PSR銷售部次長王哲介紹,截至目前,普利司通在中國擁有一個總部、四個輪胎工廠、兩個研發機構和一個試驗場。
為了更好地開拓中國市場,普利司通的產品體系也逐漸豐富。在今年,FIRESTONE也作為普利司通的第二品牌登陸中國市場,從而形成了完整的商品體系。
“(普利司通在中國)基本上已經形成了產、銷、研一體的組織。”王哲說。
除了普利司通之外,在中國市場捷足先登的固特異和米其林均已部署完畢,三大輪胎巨頭在中國開始正面碰撞。
火熱的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均突破700萬輛大關,同比增幅超過兩成。鑒于此,有行業人士預測,全年的產銷量有望超過880萬輛。
在汽車銷量連創紀錄的背景下,輪胎業的發展也隨之水漲船高。2006年,中國輪胎產量達到1.9億條,而僅在今年上半年,中國輪胎市場的產量就飆升至2.4769億條,同比增長23%。
不斷竄升的數字直接撩撥著國際輪胎巨頭敏感的神經。
數據顯示,包括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在內的三大輪胎巨頭在全球范圍內,占有的市場份額總數接近六成。如今,他們希望在中國市場同樣能夠大展宏圖。
作為第一個來華投資建廠的國外輪胎企業,固特異于2002年追加1.2億美元對大連工廠進行擴產,以期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在未來五年內,固特異還將加大在低成本地區投資建廠的力度,其理想目標是實現低成本地區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二分之一。
另一家輪胎業巨頭米其林,與上海輪胎橡膠集團公司的合資成為其在中國市場擴張的有力出擊。這一動作使米其林順勢躋身中國汽車工業重地上海,占盡地域優勢,并且從生產、管理及營銷方面減小了本地化運作阻力。目前,米其林在中國的投資也超過了4億美元,用于產能的擴大和產品的研發等。
憑借雄厚的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輪胎業的“重量級選手”們在中國的業績表現確實不俗。米其林在國內替換胎市場的份額已達到20%,而普利司通有關人士告訴《財經時報》,根據公司在車輛輪胎裝著率進行的市場調查表明,普利司通在轎車用輪胎和卡車、巴士用輪胎市場方面的占有率都達到了10%以上。
押寶中國
在中國市場的突飛猛進固然給輪胎制造商帶來了驚喜,但卻無法化解其在全球范圍內面臨的難題。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拖累,輪胎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以米其林為例,2006年米其林的全球凈利潤僅為5.72億歐元,與上一年相比,降幅超過三成。此前,有行業分析人士預估的利潤是6.45億歐元。
單從中國市場來看,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同行的加盟,輪胎巨子們的優勢地位也是險象環生。盡管與三大巨頭的實力不在一個重量級,但韓國錦湖輪胎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在中國市場的野心。目前,這家世界排名第九的輪胎制造商在中國已經擁有3家生產工廠,輻射范圍涵蓋了中國東北、北方和南方各個市場。按計劃,錦湖輪胎還將以每年1-2億美元的速度在中國市場投資,產能的年度增幅達到20-30%,目標是在兩年以后,成為國內生產能力第一的輪胎企業。
在考慮如何應對來自同行威脅的同時,最讓以“外來者”身份角逐中國市場的輪胎巨頭們頭疼的,是中國市場和相關政策的難以把握。
行業人士認為,盡管跨國輪胎企業已在中國市場耕耘多年,但由于多采取獨資的方式進行運作,這對其準確把握中國市場的脈搏不利。
“中國市場的變化非常急劇,客戶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元化。如何準確地讀取中國市場的變化,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竹內雄二對《財經時報》說。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