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給許多行業都帶來了無限的商機,車用潤滑油就是其中一例。數字最能說明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的轎車生產量保持著10%的增長率,即便是以每年100萬輛 (2005年中國轎車的年產量為295.84萬輛) 的轎車產量來計算,新增潤滑油的年需求量就高達2,400萬L,約9.1萬噸,以“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個數字還將日益擴大。
在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的刺激下,我國的潤滑油市場也開始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從現階段潤滑油的產品質量以及潤滑油的行業發展來看,情況可以說是喜憂參半,部分產品質量無法滿足行業要求是最大的擔憂。目前,在我國市場上大量使用和銷售的是SF級、CD級的潤滑油,這些級別的產品是無法達到歐洲Ⅱ號排放標準的。此外,如今新車排隊上市,而與世界同步推出的新車也開始出現在中國的市場中,這些車型采用了世界同步先進的發動機技術,從而對潤滑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顯,我國部分小型潤滑油企業的產品還不能滿足需求。另外,潤滑油市場渠道混亂,低端化現象嚴重。在當前我國潤滑油行業中,潤滑油生產企業已經達到4,000多家,這在全球潤滑油市場上是獨一無二的。在專業市場中,代理商的利潤左右了零售終端市場對“質量”的選擇,利益使然,造成許多廠家生產低端化的產品。
與國內中、低端市場產品質量差、銷售渠道混亂相比,國外強勢品牌帶來先進的產品和經驗,同時國內大型品牌開始網絡布局,中國車用潤滑油的高端市場則顯示出了欣欣向榮的勢頭。首先,中國汽車市場的紅紅火火吸引了很多國際知名品牌來華淘金,像嘉實多、BP和殼牌都是擁有百年經驗的“老字號”,他們的到來一方面令中國的潤滑油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也給我們帶來了他們寶貴的經驗。以源自英國的潤滑油品牌 —— 嘉實多為例,他們超越簡單的潤滑油生產和供應,將過去100年累積下來的專業技術和完善的服務放在首位的理念就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而他們提出的“不僅是潤滑油,更是流動的科技”的品牌平臺也與這個理念相得益彰。
在國外品牌積極落子中國的同時,國內的大型品牌也已雛形初現,開始積極地打造自己的專業服務網絡,不僅有效地拓展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而且為用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在產品質量方面,一些著名的潤滑油制造商也已經在中國市場上推出API SM級別的機油。這些產品給發動機的工作性能、燃油經濟性以及環保方面帶來的好處是以往使用的產品無可比擬的。同時,業內一些高端的技術往往也在這類產品中得以體現,例如嘉實多磁護合成機油 —— 具有UMA磁性分子吸附作用,能使機油緊緊地吸附在發動機運動部件上,從發動機起動就開始保護發動機。在油價上漲和新車發動機技術與世界同步的今天,這些優質產品的引入對中國的消費者來說是個福音。
總體來說,目前中國車用潤滑油市場的主要問題還是存在于低端市場的不規范。從長遠來看,加強市場推廣和準入制度的建立勢在必行;同時在另一方面,中國車用潤滑油市場又呈現出了美好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整體的市場發展被廣泛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