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美容打假揪出“三無貨”
查處:揪出80多問題產品
昨日上午,記者跟隨海口工商局海甸工商所執法人員,對海甸島汽車美容市場進行了檢查。在人民大道,執法人員對一家大型汽車美容中心店進行了檢查。在這家叫海口美蘭某某的汽車美容店內,執法人員發現不少汽車美容產品為“三無”,部分進口產品無中文標識。經檢查發現,該店四個品種的產品涉嫌“三無”。分別為:8個汽車A柱側標、3個汽車固體香糕、5套汽車腳墊和39張高級環保防滑墊。
此外,還有六個種類所謂進口產品無中文標識,分別為:香水補充液8瓶、牌照框4個、T&T車鎖1個、三角支架2個、汽車標志(立式)6個和汽車香水4瓶等,總數多達80件(套)。目前,工商部門正進一步查處。
調查:汽車美容凸顯4大問題
今日上午,記者一路走訪了藍天路、濱海大道、海甸島、龍昆南路等路段部分汽車維護(美容)店,發現“三無”汽車美容品到處可見,而一些價格數百上千的進口汽車用品多數也看不到中文標識。
從省消委會傳來的消息顯示:2006年上半年有關汽車美容裝飾投訴增幅達30%以上。對汽車美容裝飾行業價格虛高、技術缺陷、服務欺詐等問題的投訴量越來越多。
從投訴中,消委會總結出汽車美容市場主要存在幾個方面問題:
以次充好,賺取差價汽車美容裝飾的利潤主要來自用料的差價以及工時費,以次充好是商家最常用手段。以防爆膜為例,知名品牌防爆膜,一卷的出廠價約8000元,而假冒的只需1000多元。產品上的防偽圖案也可以偽造,一般消費者無法辨別。
無證黑店混水摸魚據了解,在海口工商部門注冊的正規汽車美容店不超過60家,而市場上冒出的汽車美容店遠遠超過這個數目。有數字顯示,目前國內專營和兼營汽車美容裝飾的企業約有9000家,從業人員約15萬人,大部分屬于無證經營。
技術不過關,人才缺乏據介紹,嚴格意義上的汽車裝飾師或汽車美容師的工作范疇,應該包括分析客戶的要求,做出相應的汽車美容裝飾方案,然后做車表美容、車飾美容、漆面美容、汽車防護等方面的不同處理,但市場上的多數美容店,根本不具備這些條件,技術不過關,人才缺乏突出。幾名小工,幾把水槍,幾瓶汽車蠟和幾卷防爆膜,一個所謂的美容裝飾店就能營業。
無統一標準,價格懸殊大目前,海口市汽車美容服務行業尚無規范的統一標準,以真皮座椅為例,標價數千元的,其成本可能僅千余元,而成本不到100元的布座套,部分商家能賣到5倍以上。一業內人士透露,市場上汽車裝飾的利潤率一般在40%—50%左右,個別商家利潤率可以達到120%—200%。
采訪中,不少消費者呼吁,政府部門應及早出臺汽車美容業相關管理辦法,有了統一標準,消費者才能心里有數。
此外,工商部門希望消費者能積極舉報汽車美容業的欺詐現象,發現問題后,可撥打12315投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