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市場潛力大 因為國內私車用戶的增多,國外流行一時的改裝風潮也開始西風東漸,在國內不少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地擁有不少愛好者,其中珠三角的東莞、中山等地,已經開始形成了頗具規模的改裝車和改裝用品市場。 香港人林先生是一位在改裝車領域有著十幾年經驗的專業人士,早年在港臺等地區從事改裝車的賽事工作,后來開始進入內地市場,先后在深圳、東莞等地開設了數家經營改裝車和用品的銷售店。 談起內地的改裝車,林先生認為,目前內地市場主要還是以經營改裝用品為主,不少私人車主自行購買改裝用品,初級的玩家會選擇改動如車內音響、空調、輪胎,或者增加尾翼和大包圍等;發燒友則會根據車型的具體技術情況,換裝發動機、更改儀表盤、改裝懸掛或剎車系統;經濟實力更強的車主,會去購買國外知名的改裝品牌,如光岡、奔馳AMG等車型。 不過,由于國內目前相關的交通法規政策,對民用改裝車仍持保留態度,限制與國外相比要嚴格,因此改裝車的市場潛力雖大,但還是在一個初級階段,林先生說。 政策限制仍是瓶頸 政策瓶頸是民用改裝車行業難以取得較大發展的主要原因。 去年5月,北京市規定汽車私自“開天窗”不能通過年檢。因此,全球最大的汽車天窗供應商偉巴斯特在這樣的規定下,只能黯然撤離北京汽車改裝市場。與此同時,廣州市對汽車開天窗雖然沒有一紙禁令,但要求通過一定的審批程序才可以通過年檢,因此偉巴斯特在華南地區的市場業務也遭受部分波及,縮減了30%以上。其他的汽車天窗供應商和改裝商家的命運與之相同。可以說,汽車用品和配件制造廠家的命脈目前捏在地方政府的一紙法令上,這足以讓所有的汽車用品和配件生產廠商心神不寧。 廣州市車輛管理所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在我國的改裝汽車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指專門生產改裝汽車的廠家,用國家鑒定合格的發動機、底盤或總成,重新設計、改裝與原車型不同的汽車,這一類多是工業用車;二是已領有牌照的汽車,為了某種使用目的,在原車總成的基礎上,作一些技術改造,這一類多是民用車,兩者統稱為改裝車。 針對民用改裝車的規定是,已領牌照汽車進行改裝時,應向登記車管所申報,其改裝技術報告經車管所審查同意后,方可進行改裝。改裝完畢后,經車管所檢驗合格,辦理改裝變更手續。 各地對改裝車限制的統一口徑是,“改裝車存在安全隱患。”然而,不同的地方政府,對安全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以至于有的地區對汽車改裝要求寬松,有的則采取緊縮政策。 不過政策的門檻并不能阻止消費者們的改裝熱情,在政府采取禁止措施之下,消費者學會了例如新車先私開天窗后上牌的取巧行為,進而使得本該在陽光下的改裝行業漸漸走進灰色地帶,安全隱患不降反升。 業內人士認為,與國外改裝行業成熟的市場相比,我國目前還缺乏相應的檢測機構能對汽車產品改裝后進行專門的權威檢測及試驗。因此,各地政府在急于整治市場的情況下,也就不得不采取緊縮的限制政策,這樣不僅不利于改裝行業的發展,也制約了用戶的熱情。 下一篇:汽車改裝揭密 強勁動力 完美外觀隨心所欲
[上一頁] [1][2]
-
作者筆名 |
簡短內容 |
發表時間 |
:
|
正在下載數據...
|
|
察看評論詳細內容 共有評論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