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革命正在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專家預測,5年之后,人類生活將依靠電子地圖來導航。可以說導航電子地圖在汽車、手機通信、英特爾等領域的應用將人類帶入了個人導航的時代。
2006年,中國導航產業發展迅猛,作為整個產業鏈的最上游,已經有9家企業正式獲得了國家測繪局頒發的導航電子地圖生產資質。這種情況下,如何評判一個好地圖從而維護自身利益成了許多終端用戶關注的問題。
產業商機
面對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和亞運會,交通將成為城市面臨的主要問題,而唯一高效的解決途徑便是智能交通(ITS),ITS的發展將成為導航產業發展的最大契機,而同時所帶來的物流、旅游等一系列市場的啟動和爆發,將使得導航產業進入黃金階段。
導航電子地圖在手機等手持設備上的應用更是帶來商機無限。歐美市場甚至已經要求2007年后出廠的手機全部都要安裝GPS。
導航功能一定要基于導航電子地圖來實現,電子地圖是利用成熟的網絡技術、通信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實現一種新的地圖服務方式。電子地圖的應用范圍很廣泛,從歐美市場來看,電子地圖最有價值的應用是在汽車、手機和互聯網等領域。除了這些專項預算,國內民用領域的兩種應用同樣被看好:一個是車載系統,一個是基于手機的移動定位服務。截止到2005年底,中國擁有車載導航設備的車輛不足10萬輛,車載導航安裝率不到1%,F在導航電子系統GPS市場占有率在日本達50%,歐洲達20%-25%,美國達10%,而中國車載導航只占整個汽車市場的5%不到;中國車載導航市場的發展空間非常巨大。
日本一家研究機構較為保守的預測:到2007年,中國至少將有60萬輛汽車裝備導航設備,導航設備將呈現高、中、低檔并存,價格從萬元到數千元不等的局面,產值至少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矢野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一份“2006年中國車載導航和遠程通信市場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車載導航及PND(個人導航設備)的市場規模為9萬部,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使得公交車及商務車等汽車和手機導航配置率大幅提高,預計2015年導航市場將達到260萬部的規模。
電子地圖行業面臨的問題
今天,車載導航和手機導航等移動位置服務已經成為投資者追捧的金礦。導航電子地圖走向市場化,同時也帶來了導航電子地圖生產和市場大戰;目前有9家企業獲得了導航電子地圖生產資質。
導航電子地圖行業目前仍然面臨一些問題
首先,大量導航電子地圖生產廠家的涌入實際上造成極大的重復投資和社會資源的浪費。中國的幅員遼闊,城市眾多,路況復雜,而這些信息又零散分布在不同管理部門手里,比如地理信息數據由相關測繪部門所有;修路信息由路政部門掌握;高速路信息、道路行車信息等又由交管局掌握。把這些資源集成到一起,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如果一家公司獨立開發全國范圍的電子地圖,將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工程,投資多以億元為單位進行計算。
由于導航電子地圖的制作建立在龐大的資金投入基礎上,更需要一套完善的企業管理、數據管理及保密流程管理等,這些因素會給投資企業帶來相當大的風險。全國性的地圖數據庫不是一個企業投資能夠解決得了的,如果沒有深厚的技術積累、沒有龐大的資金后盾、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計劃,是無法接受這種挑戰的,被迫退出的企業將面臨巨額的投資損失。
其次,地圖數據初期投資巨大,維護成本也很高,但是數據也很容易被復制,這樣就會導致投資者的根本利益無法保證。目前對電子地圖市場的監督執法必須跟上,有關部門應當制定這個行業從業者認可的道德規范,對那些嚴重違反者甚至要取消從業資格。這關系到掌舵未來生活航向的導航電子地圖能否真正駛入一個正確的航道。而電子地圖一旦被盜取復制,開發廠商會血本無歸;電子地圖這個行業能不能發展起來,知識產權保護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