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階段GPS運營市場面臨的困境與出路
基于定位服務的GPS社會化應用,在中國已有10年慘淡經營的歷史,絕大多數運營服務商都有不堪回首的記憶。時至今日,多數運營商還在艱難掙扎,整個GPS運營行業的困惑,讓業內人士為行業的出路,開始尋求新思路,探索新方法,筆者作為本行業發展的見證人,試就本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提出個人拙見,以就教于同仁方家。
近年來,在政府管理和行業應用的雙重需求拉動下,中國的GPS(以定位數據遠程傳輸為主的綜合信息服務)運營市場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國內中等以上城市的GPS運營平臺已如雨后春筍。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涌入到GPS運營市場,由于行業管理的滯后、入市條件準備不足、市場的無序競爭等諸多因素,已導致大多數運營企業在生存線上掙扎,甚至頻臨破產。中小GPS運營商正面臨著“往何處走”的抉擇和“怎么走”的苦惱。
一、新科技、新經濟催生的新行業---中國GPS運營服務市場的現狀
中國汽車及交通運輸行業市場的飛速發展及其對綜合信息服務、安全預防管理的需要,為移動目標以GPS為主的綜合信息服務市場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各種規模的GPS運營公司(中心)接近4000家,入網車輛超過百萬輛,且每年仍以40%以上的速度遞增,年均GPS定位終端產品銷售及信息服務市場有望達到100億元的規模。
三年前,GPS運營行業應用市場主要為特種行業車輛、出租車、經濟發達地區高檔私家車等;三年來,GPS運營行業應用市場主要在危險品運輸車、長途客運車、物流運輸車、工程車、內河近海船舶等,公共交通也開始應用,特種行業車輛逐步普及、出租車因電召和廣告信息服務集成而開始全面升級、私家車在中高檔車快速推廣。
尤其是2005年開始全國各地地方政府逐步出臺文件,強制兩“客”一“危”安裝GPS或行車記錄儀,帶來行業應用市場的急劇擴大,同時帶來GPS運營商隊伍也出現井噴。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200個入網終端用戶以上的以城市為區域本地化運營的GPS運營公司(中心)超過4000家,入網用戶剛超過百萬,以品牌加盟或連鎖且有一定規模的運營商不到10家,單一中心可續收服務費用戶量2萬以上的只有幾家,單一中心用戶量1萬以上的不超過15家,單一中心用戶量5000以上的不超過30家,大多數運營商用戶量在500—3000之間。省會城市GPS運營商十家以上,中等城市運營商6家以上,直轄市及沿海經濟發達城市運營商20家以上,深圳、東莞各有40家左右的GPS運營商。
二、路漫漫—凄凄慘慘戚戚,中國GPS運營市場面臨的困境
1、運營商的定位、錯位
GPS運營商在GPS產業鏈中的定位,應該是移動目標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依托衛星定位并集成移動目標及其環境相關信息和傳輸,通過完整的信息采集、傳輸、處理、反饋系統為移動目標管理和使用者提供綜合信息服務及增值服務。
事實上,國內運營商有很多公司為節省投資、降低成本,集軟件系統開發、硬件終端研發、生產、銷售、運營于一體,沒有做專業的運營商,小而全,資源分散浪費、什么都沒有做好。
2、產品類問題多多
GPS終端產品姓啥—家電、通訊、汽車電子?
影響運營商經營的最大問題是終端產品質量問題,導致返修率高,售后服務成本高企,客商關系差。目前市場上使用的終端產品大多數是民用家電級質量標準,甚至還達不到民用的標準,由于GPS終端產品大多數是安裝在運動的車(船)體內,工作環境惡劣,環境溫度-35——+80度,潮濕、灰塵、震動、電磁等對產品要求極高,應按照汽車電子類產品品質標準來設計、生產、控制,因此,產品合格率低,穩定性差、可靠性更差。這是目前GPS終端產品的最嚴重的誤區和癥結所在。
產品質量何堪之憂--產品不是檢測出來的,更不是生產出來的,而是拼裝出來的
深圳及珠三角,是世界電子工廠,更是三無產品的拼裝工廠,據有關部門調查,很多GPS終端生產商,沒有標準的生產線、模擬環境檢測線、品控程序,只是拼裝、檢查,就發貨。有的拼裝精英公司,號稱“三人轉”公司——租一間
硬件變成硬傷、軟件變成軟肋,電子地圖--免費的午餐不好吃,昂貴的盛宴買不起單
硬件問題成為通病,軟件問題成為傳染病,目前GPS運營行業在應用軟件及電子地圖上通常的做法是由終端產品供應商免費提供,運營商為節省投入,而不買正版軟件和電子地圖,使用供應商提供的盜版軟件和自行拼湊的電子地圖。結果是系統不能兼容、軟件無法升級、地圖過時誤導用戶、系統經常癱瘓,有的監控中心是多系統并存,維護復雜困難,操作使用不靈,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存在隱患風險。同時隨著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大,知識產權糾紛將成為新的困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