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秒91!!!”2004年8月28日凌晨,劉翔飛一般越過110米欄終點線時,裁判面前的計時計分系統中顯示出這樣一個令人激動的數字,全世界都歡呼起來。 “我看著電視掐著G-SHOCK,成績應該是12秒83,裁判給劉翔110米欄的成績有問題。”一位狂熱網友的留言引來數百千萬支持追捧者的回復。
劉翔的成績果真被裁判弄錯了嗎?奧運會的裁判如何快速準確地計算出每位選手的成績?他們用的方法又如何讓全世界50億觀眾信服?除了電視轉播,2008奧運會是否能讓我們享受到隨時隨地獲知賽事的信息?為奧運會服務的信息系統還有哪些?……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即,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奧運會賽事和服務信息系統的神秘面紗。
計時系統精確可靠
在為2008年奧運會及其他有一定規格的運動會服務的技術手段中,計算機賽事系統是運動員所能直接感受到的系統,并直接顯示著運動員是否將成為世界冠軍的命運。
奧運會一共26個比賽項目,每個項目都由一套單獨的賽事系統控制。劉翔參加的110米欄比賽由以攝像技術為基礎的徑賽賽事系統控制。發令槍響,與賽事系統相連接的攝像機開始拍攝,終點處,裁判面前的電腦顯示屏上便是運動員飛奔的身影,大屏幕下方,計時器同時開始滾動計時,直到每一名運動員都沖過終點線。
比賽全部過程被忠實地記錄在系統后,每個運動員跨越終點線的瞬間,裁判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對應的精確到0、001秒的時間。如果因兩名運動員幾乎同時跑過終點,很難用肉眼分辨先后的話,裁判就可以拖動鼠標,截取運動員在跑道上的任何一點,毫無爭議地調取相應的時間并排出名次。
徑賽中的馬拉松比賽較其他場館內的比賽多了一個跟蹤系統的幫助。由于比賽路程長,需要配置相應的傳輸裝備和網絡將跟蹤拍攝的畫面和數據傳回計算機賽事系統中。
奧運會的田賽一共包括6項,成績統計大多采用激光測距的方式進行。在鉛球或標槍項目中,組委會將測距儀固定在賽場的某一個位置,運動員站立的位置是固定的,擲出的鉛球或標槍落地后的點也是固定的,這樣,測距儀、運動員和鉛球(標槍)落地點三點連成一個三角形——已知測距儀與運動員之間的距離,已知測距儀與鉛球(標槍)落地的點形成的角度,求運動員與鉛球(標槍)間的距離,這樣一道簡單數學題的答案就被計算機算了出來。裁判確認無誤,輕輕敲擊電腦鍵盤,成績就進入田賽賽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