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人士今天從廣東省氣象局證實,10月16日上午,廣東省氣象局與國土資源廳正式簽署協議,聯合共建衛星定位、水汽監測服務系統,這將對當地氣象部門做好精細天氣預報和實施人工影響天氣有著積極的作用。
廣東省副省長林木聲、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院士、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李黃研究員、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招玉芳、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林獻民等負責人出席了簽字儀式。廣東省發改委、省財廳、省信息產業廳和省國土資源廳、省氣象局的官員與社會各界人士約40多人參加了活動。
據介紹,近年廣東氣象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獲得的從高空到地面的各種探測資料越來越多,預報準確率逐步提高。水汽在天氣分析和預報、微氣象學、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里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基于地面GPS遙感技術,可以獲得很高時空分辨率、達到毫米精度的水汽資料,以補充探空資料在時間分辨率上的不足,提供快速變化的信息。
GPS/MET作為一種大氣遙感探測新技術,國外發達國家在技術研究及業務應用上,已經取顯著成果。近年來,中國氣象部門也積極開展GPS/MET的研究和業務化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測繪、土地管理、規劃建設、城市管理、電子導航、防災減災、農林海洋等方面提供了更便捷準確的服務。
根據已達成的協議,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已建成的38個基準站的基礎上,在今年12月31日前,廣東省氣象部門完成23個基準站建設,廣東省國土部門完成17個基準站建設,形成一個由78個基準站構成的、覆蓋全省的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和大氣水汽監測服務系統。建成后的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和大氣水汽監測服務系統將可近實時更精準地、實時的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