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化地圖應用時代將臨!
一、大眾化地圖應用時代即將來臨
一年前,有專家在協會的年會上作了題為《導航產業的發展趨勢及中國導航地圖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發言,闡述了導航產品出現了向多樣化發展的趨勢,以及中國導航地圖企業面臨價格競爭和需要同時支持GDF和KiWi雙重數據格式的挑戰,并預測導航地圖公司之間的競爭將會由早期的車載導航儀市場擴大到PND、導航手機,位置服務、GIS應用等各個領域。
一年來,我們看到,我國PND市場出現明顯的加速發展的趨勢,預計從今年第4季度開始,不僅有許多國內知名的電子產品的公司進入到這個市場,而且國外的大公司也將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可以預見,未來三年,國內的PND市場將從早期的以眾多小企業混戰為特征的格局轉向以主流大企業競爭為市場主軸的格局,市場將逐漸由無序走向有序,市場的領導者將會逐漸浮現出來,市場集中度將大大提高,最終形成由少數幾家大公司占據市場主要份額的局面。目前歐美市場上三家最大的公司占有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PND市場的集中度會比歐美市場低,但也不會容得下幾十家企業,目前中國市場上的數百家企業多數將會被淘汰出局。
在2007年,GPS手機市場的發展出現了爆炸性增長的征兆,其中的一個重要征兆是手機行業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手機引擎軟件公司,另一個重要征兆是幾乎所有操作平臺的手機,特別是廉價的普通多媒體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都在技術上能夠實現導航功能。對于一個擁有5億支手機用戶的市場來說,這意味著導航地圖的應用將由少數開車一族擴大到普通大眾。除了手機外,象MP4,UMPC,PSP等,凡是帶屏幕的便攜式電子產品都可能成為導航地圖的應用對象。終端機的普及,還意味著面向大眾的位置服務(LBS)時代即將到來。
二、導航電子地圖的應用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1992年至2001年,導航電子地圖的主要應用是車載導航儀,而導航儀的銷售對象主要是新車用戶。在這一階段,日本車載導航儀的新車裝配率從0.4%提高到35%以上,歐洲和北美車載導航儀市場則從1998到2000年開始發展。
第二個階段為2002年至2007年,導航電子地圖的應用從車載導航儀擴大到手持導航儀(PND),2002年歐洲市場開始出現PND,PND以其成本低,安裝和操作簡便的優勢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普及,到2007年,歐美市場PND的年銷售量預計將達到2300多萬臺,是車載導航儀銷售量的四倍多。在這一階段,導航儀的銷售從以新車用戶為主擴大到舊車用戶。全球每年新車的銷售量約為6000萬輛,全球目前的汽車保有量達到6億輛。從新車市場到舊車市場,規模擴大10倍,這就不難理解導航儀的年銷售量由車載導航儀的百萬數量級上升到PND的千萬數量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研究部門估計,舊車市場的導航儀滲透率將由2006年的2%(美國)和8%(歐盟)發展到40%至45%。事實上,2007年歐盟舊車市場的導航儀滲透率就將達到15%,美國舊車市場的導航儀滲透率就將達到4%。美國銀行估計,2007 年至2009年美國PND市場的年增長速度將達到110%,這意味著2009年美國市場PND的年銷售量將接近3000萬臺。照此速度,只需幾年時間歐美PND市場就將達到飽和狀態。
第三個階段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導航電子地圖的應用進一步擴大到手機,特別是普通多媒體GPS功能手機的出現,意味著導航儀市場擴大到了大眾化消費者市場。目前全球手機用戶已經達到20多億個,美國證券研究機構TWP預測,到2009年,全球帶GPS功能的手機用戶將由2004年的9000萬個增加到4億個。美國著名的資訊公司IDC則估計,智能手機用戶將由2004年的2700萬個增加到2008年的1.5億個。保守估計,到2010年,全球使用導航電子地圖的手機用戶將超過億個,基于手機和互聯網的LBS也將隨之迅速發展起來。IDC預測,僅美國市場,LBS的年銷售額將從2006年的4700萬美元擴大到2010年的31億美元。IDC進一步預測,這一回,LBS將永遠處于GPS應用的中心地位。
中國車載導航儀和PND市場的發展遠遠落后于日本和歐美,2006年中國車載導航儀的新車裝配率只有2%,遠比日本的80%和歐美的20% 低得多。2007年中國的PND銷售量預計不會超過100萬臺,不及歐美市場的二十分之一。但是,隨著第三個發展階段的到來,中國有可能走出一條跳躍式發展的道路,憑借著5億個手機用戶的優勢,在手機應用方面將有可能趕上或接近世界發達市場的發展步伐。
全球定位系統大眾化地圖應用時代即將來臨
三、產業整合的趨勢
2007年,在全球導航地圖行業發生的最重要的事件是全球最大的PND公司TOMTOM以18億歐元的價格收購歐洲的導航地圖公司TeleAtlas(TA)。這一事件猶如在全球導航產業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其影響力遠比2006年Nokia以數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導航引擎公司Gate5要大得多。如果年底歐盟批準了這項收購計劃(分析師們普通估計歐盟會批準這項收購計劃),就意味著在歐美市場上只剩下Navteq一家獨立導航圖商,這種格局就像日本一樣,導航地圖行業由兩家圖商形成寡頭壟斷,其中只有一家是獨立圖商,另一家為某家導航儀公司所擁有。
TOMTOM收購TA的行動獲得了所有分析師的一致贊揚,分析機構Fortis認為,TOMTOM收購TA的行動創造了10億歐元的整合價值。TOMTOM自己提出的收購理由是,終端用戶不斷要求更合理的路徑規劃以及更快的地圖更新,收購TA使得TOMTOM可以利用其開發的Home/MapsShare技術,通過其以千萬計的龐大的用戶群將地圖的現勢信息反饋回來,實現日日更新(Daily Updates)和智能路徑規劃(Intelligent Routing),也就是說,TOMTOM希望讓其終端用戶成為地圖的路調員(Surveyors),這樣既能夠大大提高地圖更新的速度和地圖的質量,又能夠大大降低地圖的路調成本。投資銀行機構Bear Stearns則認為,PND市場的進入門檻比較低,隨著產品標準化趨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到PND市場與TOMTOM競爭,估計目前已經有約40家企業加入歐美導航產品市場,TOMTOM此舉意在獲得地圖內容和產品功能上的差異化優勢,通過優質服務,對其競爭對手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進而可以長期維持TOMTOM產品較高的價格和利潤率。分析機構ESN認為,PND畢竟只是個過渡產品,隨著汽車前裝導航儀的普及,未來導航儀的長期市場主要是汽車前裝車載導航儀和GPS手機,TOMTOM收購TA可以形成在汽車前裝導航儀和手機市場的長期競爭優勢。TOMTOM收購TA后,再沒有哪家導航儀公司可以在歐洲市場上挑戰TOMTOM的領導地位,目前TOMTOM在歐洲PND市場的占有率達到50%。
分析機構CIBC在TOMTOM發起收購TA后不久發表了一份分析報告,題目是“Garmin 應該且可能收購Navteq的10條理由(10 Reasons Why Garmin Should and Probably Will Buy Navteq)”。Garmin是美國第一大的PND公司,在美國PND市場的占有率達到50%,Navteq是美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導航地圖公司,與TA一起在歐美導航地圖市場形成寡頭壟斷。CIBC預言,如果Garmin不收購Navteq,那么會有其他公司來收購,那樣將會迫使Garmin出手。如果Garmin真的出手收購Navteq,那么還會有誰敢去挑戰Garmin在美國PND市場的領導地位呢?TOMTOM收購TA的行動給了導航產業的企業一個重要的啟示,即可以通過產業鏈的垂直整合,特別是控制內容提供商來形成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在內容提供商的領域中,導航地圖公司則處于主導地位,Navteq就收購過許多內容提供商,包括收購提供實時交通信息的Traffic.com公司。可見,導航地圖公司既是整合內容提供商的主導者,又可能在整個導航產業鏈中成為被整合的重要目標。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的導航產業鏈已經逐漸形成,在這個產業鏈中,包括導航儀方案提供商,芯片提供商,硬件生產商,導航軟件提供商,地圖提供商,其他內容提供商,專題數據采集公司,以及導航儀銷售渠道商和內容服務運營商等。目前,中國的導航產業鏈還處在初期的形成階段,還沒有出現明顯的大的整合行動,目前只發生過地圖公司收購小的引擎軟件公司和數據采集公司的情況,等到強大的市場領導者出現之后,大的整合行動有可能會發生,最終導致市場集中度的提高。同時,市場還將被進一步劃分為不同的細分市場,具有不同優勢的公司將會在不同的細分市場中形成比較優勢。
四、如何應對大眾化地圖應用時代的挑戰
由于大眾化地圖應用的客戶群體不僅包括駕車者,還包括步行者,不僅需要駕車路徑規劃,還需要公交換乘路線規劃,不僅需要在確定目的地后進行如何到達目的地的行走規劃,還需要在時間和資金約束條件下規劃出行的目的地。因此,地圖的內容必須涵蓋到普通百姓的各種需求。可以預見,未來除了導航地圖之外,還會需要各種專題地圖,導航地圖公司必須投入更大的資源,深入開發與地理信息相關的各種信息來滿足大眾的需要。
日本和歐美的經驗表明,大眾對于智能路徑規劃的需求很強烈,智能路徑規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于實時交通信息。中國的導航地圖公司已經注意到實時交通信息的重要性,并且已有多家地圖公司投入資源在研究和參與到實時交通信息資源的收集和發布,目前國外的成熟技術,包括日本的VICS和歐洲的TMC都已經開始在中國進行嘗試。中國的圖商已經承受了必須同時支持日本的KiWi數據格式和歐洲的GDF數據格式的巨大壓力,在實時交通信息的發布上也許還要面對同時支持VICS和TMC或者其他動態交通信息系統的雙重或多重格式的挑戰。
TOMTOM收購TA的一個理由是用戶要求更快的地圖更新速度,這里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更快地獲取道路變化信息并將其制作成更新版地圖,TOMTOM采取發動用戶提供更新信息的辦法。另一個問題是如何便捷地將更新過的地圖發送給用戶,TOMTOM不久前宣布,將采用增量更新(Delta 更新)的辦法,即用戶更新地圖時地圖公司只需要向用戶傳送更新的內容,不必向用戶傳送整個地圖數據,從而使得數據的傳輸量變得最小,這樣就可以很容易通過通信方式將更新數據送達用戶。實現這種增量更新方式的關鍵是地圖信息的基本元素必須被賦予永久性的唯一的ID。目前國內圖商中只有易圖通一家公司掌握了這項技術,但要實現增量更新,還需要引擎軟件公司的配合。增量更新的意義不僅在于可以減少數據的傳輸量,而且在于可以定制出各種不同的數據更新方案,可以實現局部更新,從而可以更好地滿足最終用戶的各種不同需要。相信其他圖商也在積極研究這項重要技術。
五、政策需要進一步明確和開放
目前國內用戶要進行地圖更新還沒有很好的辦法,通常采用給用戶寄送光盤的方式或者要求用戶到指定經銷商那里下載更新版地圖。這些更新方式不僅效率低,更新過程的處理成本很高,而且用戶非常不滿意。目前地圖公司、引擎軟件公司和導航儀經銷商都在研究如何通過網上下載的方式對用戶提供地圖更新服務。理論上講,經過加密處理后的地圖數據既然可以公開銷售,已經不存在保密的問題,因此也應當可以通過網上傳送。但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法規允許通過網上的渠道進行地圖數據的傳送,建議政策制定部門盡快明確這方面的法規。
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中國,網上地圖都已經成為人們出行前尋找目的地和規劃行走路徑的重要手段,普通大眾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網上地圖。可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得網上地圖公司一直處于違規運營的處境。行業管理部門既不查處網上地圖,也不頒布法規允許網上地圖,這種狀況非常不利于網上地圖業務的健康發展。由于互聯網是沒有國界的,允許網上地圖存在就意味著地圖可以從境外下載。因此,在明確網上地圖合法性的同時,應當對地圖出境的管理規定做出相應的修改。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如果不破除一些傳統的,建立在以往科技水平基礎上的保密規定,將會嚴重制約GPS應用行業的發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