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巧,在相距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采訪了兩臺雅閣,而且都是第一代的國產CG5,不過地域相距了一千多公里,紅色的在廣州,而另一臺白色的則是杭州的改裝車。本來想將兩臺分作不同篇幅作報道,但考慮再三:我們在推動著國內的改裝文化,既然是文化,那么來個交流與碰撞不是更好嗎?好,就這樣寫吧,南北ACCORD 2.3,算是紙上的交流吧。
之前,我們曾介紹過目前仍在生產的第八代雅閣車型(CM),但對于曾在國內風靡一時的第七代好象有點昨日黃花的感覺了,很多已經流入了二手市場,但對于真正的懂車,熱愛改裝的車迷而言,CG5有著許多不可多得的優勢,只是沒有人去搞動他們罷了。作為廣州本田的第一款量產車型的ACCORD 2.3,沿襲了美版型號的設計與配置。雖然車身龐大得有點過分,動力系統也只是普普通通的2.3升直列四缸引擎,在一套以省油為前提的E-VTEC系統幫助下,動力輸出只有145匹,并不能與運動化取得多少聯系,甚至可以說連更舊的一型ACCORD(CD5)也有所不如。不過其底蘊還是強悍的,首先HONDA車系內的引擎通用性非常強,F23A3的不濟完全可以流用PRELUDE上的那臺H22A引擎來彌補,而且國外已經有了多不勝數的案例可作參考;再者便是懸掛設定,CG5采用了前雙搖臂后多連桿式的布局,對于一臺中型行政房車而言,它的操控性能可以說數一數二了,曾有所謂的“北美警車底盤”的車型向其叫板,筆者看來,只能當作一個笑話聽聽作罷。
兩臺CG5,一紅一白,其實都在外觀上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可能這款車子確實很好賣,在大街上的能見度都非常高,將外表梳理梳理,才更能配合車主本身的個性,改裝外表不就是為了這點嗎?可惜的是,在杭州采訪期間,白版的CG5因為某些原因將原來甚為夸張的外衣脫下,雖然從后部保留下來套件可略窺就里,可惜未能拍攝下來,總有點遺憾了。
F23A3引擎主要針對于日常使用的設定,雖然也有HONDA獨門利器VTEC系統,但相比于那些升功率超于100匹的高性能DOHC VTEC而言,它只能算是“省油的燈”了。直列四缸布置,口徑×沖程達到:86mm×97mm,壓縮比也只有9.0的水平,確實不能算得上高性能。正巧,兩臺CG5均對原裝的引擎進行了適度的強化,以榨取更多的動力輸出。從照片上看發現了許多相似之處。
ACCORD的操控性能在同級車里可以說已經算是數一數二了,當然這是針對于前輪驅動而言的。前方使用雙搖臂形式,令轉向、驅動輪的運動極限增大,對于胎鈴的傾側控制能力是普通麥花臣設計所遠遠不及的。后方放棄了前代的雙搖臂形式,取而代之的則是其進化產物:多連桿式懸掛設計,一來容忍度較高,二來對傾角控制能力也有所裨益,現在一些車廠更開始嘗試將多連桿設計應用于前輪,可見其能力被得到廣泛認同。可惜,雖然有了優秀的懸掛設計,但美版車型因為加大了整體尺寸下,令車架硬度有所減低,補強只有依靠那些撐桿了。
行走系統上,兩者均使用17寸型號,紅版輪圈來自日本的RAYS,而白版則不知名的五幅,但也同為日制產品。輪胎均采用215/45R17這個最為常見的型號。
內籠方面,兩者的區別也是有,白色版內部除了一臺KENWOOD的2DIN音響外,就基本都是原裝。而紅色則較為豐富,架設了VTEC控制器V-AFC用以調整VTEC系統的開啟時間,當然也有林林種種的儀表和飾物。
后記:最近喜歡上了“抓對”,意思就是將不同的改裝風格混合在一起吧。這次首先帶來兩臺
CG5,一臺在廣州,一臺則來自杭州,各展所長,或者將全國的改裝文化來一個融合,這才能稱得上“凝聚改裝力量、推動改裝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