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精練 四萬元改標致307實例
一直認為改裝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經過改裝之后,自己的車子很容易便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車型,那是賓利和邁巴赫常用的口號。只要貼個與別眾不同的Logo或拉花,就能輕易化解這個“機械化大生產同一化”與“每個人都追求個性”的世紀大矛盾。二是可以改變車子的性格,這里并不是說將慢改成快,或將沒勁改成有力那么膚淺,而是從本質里去改變一輛車子的性格,例如這輛307。
改裝地點:華龍改裝店
外觀
沒有側裙
一貫注重內涵的華龍改裝本次破天荒地為此車提供了自制前保險杠一個,形狀不算夸張,看起來卻很有性格。此外,在車身降低之后,這個保險杠還有很高的離地距,平常過減速桿或下地庫停車場也比較方便。
前保險杠是華龍自制的產品,悅目之余又能兼顧實用性。為了前后呼應,車主于是便訂了尾保險杠和裙邊回來。安裝時發現裙邊的尺寸有問題,根本裝不上去,幾次嘗試之下,直到把車子的裙腳鉆壞了,那套該死的裙邊還是裝不上去。于是我們只能看見一輛只有前后保險杠,而沒有兩邊側裙邊的307,算得上是這輛307最獨特的地方吧。后保險杠是車主自購及安裝的產品,暫時他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裙邊。
圍繞車子轉幾圈,車身上貼滿標致的Logo,這是葉先生從香港街邊改裝店特意買回來的,均是206的標志,。為什么不用307的呢?葉先生說那些顯得大了一點,小的更精致可愛。
精練的改裝手法
打開發動機艙,迎面而來的是很地道的華龍改裝風格:一點改裝痕跡都沒有!此時看見不知從何下手的攝影師,車主葉先生面露幾分尷尬。我們當然對華龍的手法耳熟能詳。什么地線、喉管等,華龍的機械總監李先生是最反感的。他認為這些瑣碎東西除了令人看起來眼花繚亂、覺得很專業之外,一點提升性能的意義也沒有,甚至就連華龍車隊用來參賽的307,也只是用原裝的火花塞和點火線而已。
光是打開發動機蓋用肉眼看,你是發現不了它有任何改動的
當然,看不見有改動并不代表真的沒有改。在這輛307上,發動機部分的改動可算頗大,我所指的是技術含量方面。換上一條角度稍快的凸輪軸,再根據轉速表現來調整電腦,這是華龍對民用車改裝的慣用手法,也是他們區別其他街邊店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只有能夠改電腦,才算得上真正的改裝。
當然,發動機周邊的部件也會有相應的配合動作,例如進氣換上Pipercross風格、進氣管道經過打磨,排氣管中、尾段用上升級產品,為了保證環保(最主要是能過年檢),華龍并沒有拿掉該車的三元催化裝置。
中尾喉改過,聲音更有厚感,華龍為了環保還保留此車的三元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