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與銷售脫節之痛
“本來我這個部門肩負了一定的管理職能,但我制定的管理規定,銷售部可以完全不聽,我拿他沒辦法!”某4S店市場部經理惱火地說。他從公司長遠發展以及品牌建設方面制定了一整套內部運行體系,但由于手中無實權,加上銷售在公司的主導地位,故他對銷售部員工有令不行沒有辦法。
這種銷售與市場兩個部門之間合作的缺失,甚至可以說是兩個部門的脫節,在汽車銷售行業并非個案。
“按說銷售應該是從屬于市場的一部分,但現在汽車4S店市場部門往往是從屬于銷售部門的,經常是銷售部門的一個陪襯。”一位汽車4S店市場總監說道。
記者了解到,武漢多數汽車4S店均設置了市場部或者是客戶關系部這個職能機構。當市場部單獨存在時,其部門負責人往往是“光桿司令”,一個人負責所有業務。設置客戶關系部的多是日系合資品牌,通常有6-8人左右。該部門除擔負市場推廣活動的制定、執行外,還擔負著客戶服務以及公司內部管理的部分職責。但不管是市場部還是客戶關系部,一直以來反映的一個問題是市場與銷售長期脫節。
目前多數汽車4S店最直接的考核標準是銷量與利潤,相對于能直接帶來收益的銷售部門,市場部往往被決策者輕視。同時由于各個利益相關方認識的差異,多種利益的拉扯,導致市場部更多停留在執行主機廠商務活動以及內勤活動上,缺乏對銷售更多的介入與合作。
在工商管理的教材上,我們大都能看到這樣的框架結構:市場——銷售分部(銷售部隸屬于市場部)。
這是武漢多個市場部負責人所向往的一種模式。將銷售納入市場,實現計劃與實施、決策與執行、服務與被服務的新合作關系,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制定商務政策、銷售準繩、營銷活動等,實現更高的團隊戰斗力。但這種看起來更為合理和科學的結構一直停留在教材上,并未在武漢車市變成現實。從汽車4S店的上游企業——汽車制造企業銷售公司內部結構看,市場往往被標注成“銷售部——市場分部”,也沒有實現市場統管銷售的格局。
記者了解到,武漢汽車銷售人員長期詬病的是武漢汽車銷售業很少見到營銷活動,多是簡單的殺價格,這也是武漢汽車銷售整體不景氣的原因之一。怎樣更好地利用市場部、更好地整合市場與銷售資源,應該是實現“營銷”的第一步。
管理不暢之痛
武漢汽車銷售市場有一家擁有多家汽車品牌的汽車銷售集團公司,也是在武漢汽車銷售服務圈舉足輕重的汽車集團。可是有企業內部員工反映,企業一直存在很大問題,特別是在管理上,表面看每個崗位人員配備精良,分工明確,一旦開始真正運轉起來,到處掉鏈子,問題不斷。
調查發現,類似這樣的汽車銷售企業在業內不僅僅只是個別現象,現在大多數汽車品牌4S店和集團銷售公司都在管理上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現在的汽車銷售大多以4S模式呈現,即提供整車銷售、配件供應、售后服務以及信息反饋,從其硬件上幾乎每家都達到了其要求,但是在真正體現“汽車終身服務的價值理念”時,混亂的管理使很多企業僅僅停留在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