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個七天——冒牌貨充原廠件 真假還需辨仔細 在這第6個七天里,你要“練”的是區別正誤。一些賣假冒偽劣配件的商家總是以所謂原廠件和配套廠件、副廠件之分來迷惑人,掩蓋假冒配件質量低劣的狀況,使修理廠和車主難以辨別真偽。現在國際上大部分整車廠和主機廠大都不自己生產配件,而采取委托生產的方式進行配套采購,這些裝車的配件被稱之為原廠件,可以打上整車廠的標記;在整車廠進行售后服務時,這些原廠件被分送到整車廠在各地的特約維修服務站,不在市場上零售流通。一般認為不管配件是誰生產的,只在通過整車廠質量檢驗認可,并在包裝上打上整車廠標記,通過整車廠服務渠道供應的是原廠件。為整車廠供應配套產品的零部件生產廠家僅僅靠為整車廠或主機廠配套是遠遠不夠的,它還要通過自己的銷售渠道向維修市場提供產品,這些不通過整車廠服務渠道供應的配件產品,不能在包裝上打上整車廠的標記,一般叫它配套廠件。至于沒有為整車廠進行配套的配件廠的產品,有人就稱其為副廠件,這種叫法不太妥當。不管這些產品的質量好壞,它畢竟和整車廠、主機廠一點關系也沒有,它只能叫某某品牌配件,適用某某車型而已。 其實,用原廠件、配套廠件或副廠件來作為區分配件產品質量好壞的標準,顯然是陷入了誤區,給那些質量確實低劣的配件產品找到了一個幌子。一些國內整車廠和主機廠到處設定點配套廠,而對這些廠家配件產品的包裝標識卻不加控制。這會給消費者一種假相,讓假冒偽劣配件有機可乘。 第7個七天——一竅不通自被欺 潛心研讀路路通 在這最后的七天里,你還要潛心學點汽車知識。對此你可能會說,有什么用啊?其實用處大著哩。你想想,有好多汽車名詞你可能聽說過,但如果讓你進行一下詳細的解釋,恐怕就不一定能說明白。正是這種一知半解的狀況讓一些黑心的修理廠撿到了“便宜”。因此,在修理時,往往是修理工全權做主。前幾天,一位姓李的車主給本版發來郵件,稱他在修理愛車時,被修理廠騙了。事情是這樣的,李先生的愛車地板革下通往ECU的那束線被燒損,因為當中只有一根線因燒損面積較大而不得不換掉,其余幾根用絕緣布包上一點即可。但修理工卻對車主說整束線都換了,看在車主常來修車的份上,少收點錢吧,1600元吧。當時車主一再感謝修理工。事情過后的第二天,恰巧李先生通過朋友認識了一位汽修專家,李先生隨便地將自己修車的事講給這位汽修專家聽。也許是職業病吧,這位汽修專家非要看看他的車。這一看不要緊,讓汽修專家大吃一驚。原來,修理工只換了一根線,哪里是一束線?不足掛齒的修理費竟然成了上千元,這對李先生來說實在是一次嚴重打擊。當然,后來在這位汽修專家的幫助下,李先生討回了公道。不過,李先生稱他對修車感到心有余悸了。汽修專家告訴他,還是應該掌握一點汽車維修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少受騙,少上當。李先生想通過本版告誡朋友們,如果您是司機,每天晚上睡覺前看十分鐘汽車知識的書籍吧,日積月累,你就會發現,與修理廠打交道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四個字:游刃有余。 結束語 好了,漫長的七七四十九天已經過去了,怎么樣?您的火眼金睛已經煉成了吧?相信您在真假配件面前,只用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揪出“妖怪”,此時一切假冒偽劣產品如喪家之犬落荒而逃,無處藏身。其實說到底,不管是小奧拓還是大奔都是一堆有效組合并且有效運行的零配件。從前,人們一提汽車工業,就認為生產汽車的是主角,汽配行業似乎只是配角。但是零配件技術不進步,怎么能振興民族汽車工業?這就如同中國足球的發展不是鞋的發展,而是球員素質的進步。打擊假冒產品的根本在于我們能形成汽配技術的自主開發,當然,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咱能做到的就是老老實實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吧。 相關文章:汽車配件切記防偽劣 八大看招教你巧識別
[上一頁] [1][2][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