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電子穩定控制程序已經面世很久了,不過仍然有很多車友不太理解這個程序的作用,這次就來詳細介紹一下ESP。ESP是德國BOSCH公司開發的一套電子穩定程序,德國的很多汽車廠商都用它來控制車輛穩定性。那么ESP到底有哪些方面的特點?它是如何控制各個系統協調工作的呢?
ESP從字面上理解其實只是一套車身穩定控制程序的縮寫,本身不包含任何部件,只是一套軟件(控制算法)的名稱。后來人們習慣了,才把它當作整套系統的名稱。要讓ESP發揮它的控制功能,必須要有一套傳感機構,一套伺服機構和一臺行車電腦。
要了解ESP對車身穩定性的影響,首先我們要來了解影響汽車行使穩定性的因素。開過車的人都能體會,車輛在轉彎時,車身會向轉彎的反方向發生側傾。如果轉向角度越大,側傾就越厲害,如果車速加快,側傾也會隨之加大。當側傾的角度超過極限值的話就會發生翻車事故;同樣的道理,如果車速過快或轉向角度過大,一但超過輪胎抓地力的極限,車輛的橫向加速度就會突然減小,讓車輛偏離原有運動軌跡,循跡性降低,嚴重時會使整車失控。這種情況在雨天和冰雪路面更加容易發生。
ESP的作用就是當駕駛員操縱汽車超過極限值后電腦自動介入修正駕駛的。電腦控制車輛運動的手段有兩個:第一是控制節氣閥收油,衰減汽車動力,讓速度降下來;第二個手段就是對某些車輪進行制動,讓汽車的速度能夠減小到極限值以內。那么電腦怎么樣知道車輛的運動狀況是否接近極限呢?這就需要兩套傳感器為電腦搜集行車信息。一套是方向盤轉向角度傳感器;一套是車輪轉速傳感器(每個車輪上都裝有一個)。前者用來收集駕駛者的轉向意圖,后者是用來監測車輛運動狀況。當方向盤轉向角度傳感器檢測到駕駛員的轉向角度以后,就會通知ESP電腦;與此同時,各個車輪轉速傳感器測得的車輪轉速信息也會傳遞到ESP電腦。電腦可以根據各個車輪的轉速計算出車輛的實際運動軌跡。如果實際運動軌跡,跟理論運動軌跡有區別,或者檢測出某個車輪打滑(喪失抓第力),電腦就會首先通知節氣閥,減小開度(收油)。然后通知制動系統對某個車輪進行制動,來修正運動軌跡。當實際運動軌跡與理論運動軌跡(駕駛員意圖)相一致時,ESP自動解除控制。
所以有了這套系統,駕駛員無論是在晴天還是雨天,都能放心大膽的踩油門,因為一切都在ESP系統的輔助下得心應手。有了ESP的介入,車輛的濕滑路面情況下失控的機率也大大降低,整車的主動安全性也更高。所以很多車廠喜歡把ESP系統當成安全設備來宣傳。但ESP也不是萬能的,它只是一套輔助設備。千萬不要以為有了ESP就可以隨意大腳油門或者高速過彎。如果駕駛得太激烈,那神仙也沒辦法幫你了。
正因為在ESP的介入下,電腦會自動控制收油和制動。駕駛起來也中規中矩,很難玩出測滑,甩尾,甚至漂移的動作。所以,很多追求駕駛樂趣的人,喜歡在駕車時把ESP關掉,徹底尋求激烈駕駛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