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OBD車載診斷系統(圖)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縮寫,譯為車載診斷系統。OBD只存在于電控汽油噴射發動機系統中。由于石油資源的短缺和各國排放法規的日益嚴格,靠機械式化油器難以實現發動機工作過程的精確控制,電子設備得以大規模介入汽車運行的各個環節,發動機管理系統(ElVlS,Engine Management System)走上了前臺,比較直觀的表現就是裝有化油器節氣門的汽車都被電噴車代替了。
要了解OBD必須先了解EMS。EMS的核心是ECU(Engine Contor Unit, 發動機控制單元), 它通過空氣流量傳感器、轉速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曲軸位置傳感器等眾多傳感器,實時監測發動機完整的運行工況,根據駕駛員踩踏加速踏板的情況,按照內部預置的控制策略控制噴油嘴在最適當的時間(即所謂的噴油提前角)噴出最恰當的油量,使發動機在最佳空燃比條件下工作,以達到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性最完美 的統一。如果動力系統某個部件出現故障,發動機就不能正常工作,造成噴油失調,導致尾氣中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或燃油蒸發污染量中的一項或多項排放超標,甚至發動機不能運行。
OBD就是為了及時發現尾氣排放超標并迅速找到發動機電控系統的故障所在而誕生的。當出現故障、排放超標時,故障警示燈就會閃爍,提醒車主去維修站檢修車輛。
從20世紀80年代起,美、日、歐各汽車制造廠商開始在其生產的電噴汽車上配備OBD。由于各家的OBD系統因其EMS不同而各不相同,他們各自采用自行設計的診斷接口及自定義的故障代碼 , 每一種車系都有一套專用檢測工具,給維修檢測帶來很大的不便。初期的 OBD 對本身數據無法自檢 , 使得 維修后的汽車常常達不到原廠的技術要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于1994年提出了OBD-II標準規范,它使用標準的檢測程序,不必使用專用工具,按照OBD-II標準提供統一的診斷模式,只要有一臺儀器就可通過統一的接口對各種汽車進行檢測,給全球的電控汽車維修提供了極 大的方便。
在美國,OBD-II的普及速度極快,早在1996年就有一半的汽車制造廠商采用OBD-II系統。據記者從北京市環保局了解,此次要求安裝的OBD系統為OBD-II,成本由于進口和國產的不同大概在1500元到4000元之間。
OBD-II 故障代碼范倒
P0101 空氣流量計檢測到進氣量不足
P0107 進氣管壓力傳感器電壓信號太低(短路或搭鐵)P0131氧傳感器電壓太低
P0204 第四組噴油器控制線路不良
P0340 電控單元無法取得凸輪軸傳感器信號P0406廢氣再循環傳感器工作不良
P0500 無法取得車速信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