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汽車音響產業的轉移和擴張,中國正成為全球汽車音響的主要生產基地和產業專業的主要承接地,專業化分工日趨明顯。據了解,國際品牌汽車音響企業中有八成已在中國投資建廠,全球六成的的汽車音響產自中國。索尼、健伍和先鋒在上海設廠,阿爾派在遼寧丹東設廠,西門子威迪歐在廣東惠州設廠,JVC在廣東番禺設廠,松下在遼寧大連設廠。而更有不計其數的品牌在國內的工廠中生產出來。同時也伴隨著成長了一大批國內有實力的大型工廠
隨著國內音響制造企業逐漸成為世界的主要生產加工基地的同時,幫助中國的的音響制造企業建立了現代化的制造體系。任何一個產業都需要市場的工業才能存在和進步,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制造業,在國際貿易的帶動升級且規模擴大到幾乎可以生產任何檔次產品生產,有一天只要加上品牌、渠道和設計這幾個我們現在還不行的因素、那么中國的在汽車音響領域就真正成為強國了。所以,中國的企業必須把制造作為一項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在面向國際的汽車音響市場,陸續發展出了許多有實力的企業。目前,我國國產汽車音響廠商類型主要有以下四類:
一類是作為國際品牌的代工廠,如番禹巨大、惠州德賽,據德賽陳經理介紹,80年代末,前身惠州工業發展總公司,后來與飛利浦合作,是國內第一家引進外國技術的企業,96年飛利浦退出汽車電子業務被西門子VDO收購,現在西門子仍在德賽第三工業區,他們憑借其技術和資金優勢占有一定的地位,該類企業主要針對汽車原廠配套。但是由此付出的代價是6年之內不準出德賽自有品牌。但是在整個合資階段,與國外資源共享,借鑒世界五百強企業優秀的管理模式,技術和品牌意識學習。完成了回歸市場前的充分準備。
其次是為成立之初就是為國內汽車企業做原廠配套的企業,如深圳航盛電子,江蘇天寶電子等企業,前期在很多企業致力于出口的時候就把目標鎖定在國內汽車企業的原廠配套上,在跟航盛電子張濤經理交流中得知航盛已經覆蓋了國內18家車廠,市場占有率達30%,在建廠的同時也在各地建立了辦事機構,針對車廠,定期做上門售后和調研,并且很早就通過了國際認證,十幾年的OEM配套經驗,熟悉車廠的質量體系。在產品制造和產品是用環境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再者就是后起之秀,在汽車音響出口逐年增長的大環境下,形成一批優秀的技術研發和國際市場銷售團隊,憑借其技術、服務上的優勢,獲得國外客商的訂單,迅速做大規模,在整個汽車音響領域獲得了不小的份額,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的是華陽,歌韻,天派,好幫手等企業,這些企業在技術和產品的功能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還有我國一些家用音響廠家由于市場競爭的激化,利潤率進一步降低,開始進入汽車音響市場,它們憑借其在家用音響領域樹立起來的品牌優勢,以及全面而成熟的渠道優勢,相信不久后將成為我國汽車音響市場的又一重要力量。
從和這些汽車音響企業的接觸過程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一點,那就是每一家都把生產做為本企業的發展核心。也是發展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