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漲能否讓車市“減速”
[
07-9-2 22:53
] 太平洋汽車網
作為汽車的“血液”,汽油價格的漲與跌,不僅在國民經濟中非常敏感,更與整個汽車行業息息相關。
油價上漲能否讓車市“減速”
汽油漲價了!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宣布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12月6日,北京市成品油價格隨即上調,其中93號汽油從原先的3.02元/升調整為3.20元/升,上調了0.18元。
這已經是本年度北京市油品零售價第四次調整。今年2月,北京市曾出現過一次油價上調,平均漲幅在0.19元,其中93號汽油由每升3.12元調整為3.29元,提高了0.17元;5月、7月又分別有過兩次下調。而此次調整,油價又逼近了年初的高價位。
汽油作為汽車的“血液”,價格的漲與跌,不僅在國民經濟中非常敏感,更與整個汽車行業息息相關。汽車油耗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腰包,左右著購車傾向;而以汽油為代表的能源供給狀況,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汽車企業的生產和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
油價上漲難抑火爆車市
入世后,我國國內油價逐步與國際接軌,加之國際原油市場油價大幅飆升,油價也隨之走出一個上行的曲線。有數據表明,在2000年我國93號汽油價為每升2.32元,今年已升至3.20元,漲幅已超過三分之一。
然而,不斷攀升的油價,并沒有抵消人們的購車熱情。入世兩年,汽車市場產銷量每年以50%的速度遞增便是明證。即使是在今年2月,油價大幅提升后,人們也并很不在意油耗支出的額外增加。
據新華信公司的一項調查統計表明,2002年消費者購車時最為關注的前七種因素依次是:價格、售后服務、安全性、油耗、外觀、總體性能和品牌;而今年的排序則為:價格、總體性能、品牌、外觀、安全性、售后服務和油耗。這說明消費者對于品牌、外觀、性能的關注顯著上升了,而油耗的考慮則明顯下降。
與日新月異、動輒數萬的汽車降價相比,上漲的油價的確是個小數目。一位車主就向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一輛1.6L家用轎車每年大約跑20000公里,以百公里8升油計算,如果93號汽油每升漲0.2元,那么將會多支出320元錢,平均到每月也只有不到30元。對于一個能購買私家車的用戶來說,也在可以承受范圍之內。
油價上漲,影響最大的當數從事交通營運的車輛。一位出租車主曾向記者抱怨,油錢不停地漲,份兒錢卻得照交,一個月又得“白忙乎一天”。
漲價背后的汽車產銷危機
油價漲了汽車卻越賣越火,照理說人們應該對此歡欣鼓舞才是,然而有業內人士卻對此憂心忡忡。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油價上漲對私人汽車消費是一場惡夢,因為本來養車的費用就居高不下,現在更是火上澆油,這就有可能導致汽車銷量的下降或至少增速放緩”。他說,“現在來看,汽車工業1000萬輛的龐大規劃可能被能源危機扼住喉嚨。”
汽油漲價,背后凸顯的是能源供應緊張。自1993年開始,中國已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且進口量逐年增加;1999年原油進口量已超過4000萬噸,占國內原油加工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另據國際能源機構(IEA)最新數字顯示,由于經濟急速增長,中國油耗達到每日539萬桶,已占今年世界石油用量的三分之一,預料明年增至每日570萬桶,將會取代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大的石油耗用國。這一切都表明,國內石油供需缺口將會進一步擴大。據有關專家預計,2004年我國對國際市場原油依存度將高達35%。
以汽油為代表的能源價格上漲,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汽車工業。在汽車生產領域,能源價格上漲不僅會提升產業鏈上游企業的生產成本,也會加大汽車整車廠的生產開支,這無疑會縮小汽車的降價空間。而在汽車消費領域,越來越多的私人轎車也勢必“喝”掉大量的汽油,擴大的需求與有限的供給之間的矛盾,會使油耗問題變得不會那么輕松。兩種因素作用交織,也會抑制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消費政策待改變
雖然汽油漲價對火爆車市并無多少影響,但油耗的確是有車一族繞不開的話題。眼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目光投向了小排量汽車:夏利、奧拓一直賣得紅紅火火,奇瑞QQ熱度不減,SPARK、哈飛路寶、昌河愛迪爾也是爭相上市,微轎市場今年格外熱鬧。
微轎火得不奇怪。價位低、節能、少污染、易操控,不僅適合中國國情,也符合國際汽車發展的潮流。然而在我國,微車發展卻受到諸多限制,比如大中城市遭限行,上牌照需要額外交費等等。雖然在我國的“九五”、“十五”規劃中,汽車產業導向上鼓勵發展包括微車在內的節能型經濟型汽車,但并沒有明確具體的相關配套措施。
看看我們身邊的汽車強國韓國、日本吧!同樣是人均能源稀缺的亞洲國家,同樣是汽車工業的后來者,他們能夠對“節能、少污染、少占地、有社會效益”的微型汽車予以減免稅費的政策保護,支持本國企業做大做強。我們又為什么不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作為呢?!
油價上漲能否讓車市“減速”
汽油漲價了!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宣布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12月6日,北京市成品油價格隨即上調,其中93號汽油從原先的3.02元/升調整為3.20元/升,上調了0.18元。
這已經是本年度北京市油品零售價第四次調整。今年2月,北京市曾出現過一次油價上調,平均漲幅在0.19元,其中93號汽油由每升3.12元調整為3.29元,提高了0.17元;5月、7月又分別有過兩次下調。而此次調整,油價又逼近了年初的高價位。
汽油作為汽車的“血液”,價格的漲與跌,不僅在國民經濟中非常敏感,更與整個汽車行業息息相關。汽車油耗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腰包,左右著購車傾向;而以汽油為代表的能源供給狀況,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汽車企業的生產和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
油價上漲難抑火爆車市
入世后,我國國內油價逐步與國際接軌,加之國際原油市場油價大幅飆升,油價也隨之走出一個上行的曲線。有數據表明,在2000年我國93號汽油價為每升2.32元,今年已升至3.20元,漲幅已超過三分之一。
然而,不斷攀升的油價,并沒有抵消人們的購車熱情。入世兩年,汽車市場產銷量每年以50%的速度遞增便是明證。即使是在今年2月,油價大幅提升后,人們也并很不在意油耗支出的額外增加。
據新華信公司的一項調查統計表明,2002年消費者購車時最為關注的前七種因素依次是:價格、售后服務、安全性、油耗、外觀、總體性能和品牌;而今年的排序則為:價格、總體性能、品牌、外觀、安全性、售后服務和油耗。這說明消費者對于品牌、外觀、性能的關注顯著上升了,而油耗的考慮則明顯下降。
與日新月異、動輒數萬的汽車降價相比,上漲的油價的確是個小數目。一位車主就向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一輛1.6L家用轎車每年大約跑20000公里,以百公里8升油計算,如果93號汽油每升漲0.2元,那么將會多支出320元錢,平均到每月也只有不到30元。對于一個能購買私家車的用戶來說,也在可以承受范圍之內。
油價上漲,影響最大的當數從事交通營運的車輛。一位出租車主曾向記者抱怨,油錢不停地漲,份兒錢卻得照交,一個月又得“白忙乎一天”。
漲價背后的汽車產銷危機
油價漲了汽車卻越賣越火,照理說人們應該對此歡欣鼓舞才是,然而有業內人士卻對此憂心忡忡。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油價上漲對私人汽車消費是一場惡夢,因為本來養車的費用就居高不下,現在更是火上澆油,這就有可能導致汽車銷量的下降或至少增速放緩”。他說,“現在來看,汽車工業1000萬輛的龐大規劃可能被能源危機扼住喉嚨。”
汽油漲價,背后凸顯的是能源供應緊張。自1993年開始,中國已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且進口量逐年增加;1999年原油進口量已超過4000萬噸,占國內原油加工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另據國際能源機構(IEA)最新數字顯示,由于經濟急速增長,中國油耗達到每日539萬桶,已占今年世界石油用量的三分之一,預料明年增至每日570萬桶,將會取代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大的石油耗用國。這一切都表明,國內石油供需缺口將會進一步擴大。據有關專家預計,2004年我國對國際市場原油依存度將高達35%。
以汽油為代表的能源價格上漲,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汽車工業。在汽車生產領域,能源價格上漲不僅會提升產業鏈上游企業的生產成本,也會加大汽車整車廠的生產開支,這無疑會縮小汽車的降價空間。而在汽車消費領域,越來越多的私人轎車也勢必“喝”掉大量的汽油,擴大的需求與有限的供給之間的矛盾,會使油耗問題變得不會那么輕松。兩種因素作用交織,也會抑制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消費政策待改變
雖然汽油漲價對火爆車市并無多少影響,但油耗的確是有車一族繞不開的話題。眼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目光投向了小排量汽車:夏利、奧拓一直賣得紅紅火火,奇瑞QQ熱度不減,SPARK、哈飛路寶、昌河愛迪爾也是爭相上市,微轎市場今年格外熱鬧。
微轎火得不奇怪。價位低、節能、少污染、易操控,不僅適合中國國情,也符合國際汽車發展的潮流。然而在我國,微車發展卻受到諸多限制,比如大中城市遭限行,上牌照需要額外交費等等。雖然在我國的“九五”、“十五”規劃中,汽車產業導向上鼓勵發展包括微車在內的節能型經濟型汽車,但并沒有明確具體的相關配套措施。
看看我們身邊的汽車強國韓國、日本吧!同樣是人均能源稀缺的亞洲國家,同樣是汽車工業的后來者,他們能夠對“節能、少污染、少占地、有社會效益”的微型汽車予以減免稅費的政策保護,支持本國企業做大做強。我們又為什么不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作為呢?!
|
|
下一篇:日本改裝車展迸發無限創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