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飄雪”五大原因解惑
“買漲不買跌”
業內人士分析說,上海地區的汽車銷售有其獨特之處,“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不但體現在車價上,也體現在車牌價格方面。今年5-6月,車牌價格明顯下跌,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觀望心態 。在宏觀政策面不明朗的前提下,消費者不愿意輕易行動。
原因之二
消費能力趨于飽和
市場消化能力的走低是市場蕭條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換成經銷商的話就是:“該買車的都買了,買不起的今年也不大可能會出手。”專家分析說,今年國內轎車市場最明顯的特點是供大于求,即便銷量能夠比去年增長10%-15%也無濟于事。據預測,今年轎車產量預計有400萬輛左右,而銷量至多250萬輛,產銷差達到150萬輛,市場已經無法消化這么多存量了。
原因之三
信貸門檻筑高
據一家奧迪經銷商透露,貸款購車在奧迪的買家中占了70%-80%,這其中又有80%左右是私營企業主,大部分來自浙江地區。這名經銷商告訴記者:“這些外地商人到上海做生意,一般都貸款買車以保證現金流的順暢。現在銀行提高汽車信貸的門檻、加強審核,這樣一來勢必一部分外地商人無法申請貸款。”據長安福特的經銷商介紹,年初嘉年華的購車者中貸款的比例占了4成,眼下只有1成左右。
一汽大眾的經銷商告訴記者,貸款購車在他們客戶中的比例占3-4成。前不久,銀行要求汽車信貸消費需要提供住房證明、收入證明及稅單等,一部分潛在買家由于怕麻煩或者不想透露相關隱私打消了買車的計劃。這使得經銷商的定單數量在一定時期內明顯減少。
隨著銀行汽車信貸門檻的提高,一部分經銷商也對消費者提高了價碼。據了解,一些經銷商對包括凈車價、車牌、保險在內的一切費用都可以貸款,也不要房產證作抵押,但一般要收1.5-2.5萬元的手續費,而這個費用在以前是不存在的。
原因之四
車險價格走高
實施新的車險費率之后,費用上升了20%-30%,這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原因之五
觀望心理仍未消解
據經銷商介紹,購買10萬元左右家轎的消費者大多是第一次購車。由于車價變化比較大,消費者目前還不想出手。
對于20萬元以上的汽車消費者而言,很大比例的屬于購買第二輛車。一部分由于宏觀經濟調整自身的資金短缺,另外一部分在等新車,像通用的凱迪拉克等。這些消費者現有車輛的車況一般都還可以,所以也就不急于購買新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