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06年我國汽車產量為728萬輛,同比增長27%。我國汽車業的再次高速發展,帶動我國汽車安全氣囊市場需求持續大幅增長。
市場容量繼續增長競爭格局仍未改觀
奧爾威咨詢認為,我國汽車安全氣囊的市場容量增長主要取決于四個因素:一是法規強制安裝因素;二是汽車產量;三是匹配安全氣囊的車型數量;四是平均每輛車應用安全氣囊的數量。
目前我國安全氣囊市場正處于普及應用的成長期,政策法規和汽車產量這兩個因素起著主導作用。1999年10月我國發布《關于正面碰撞乘員保護的設計規則》和2006年7月實施的《汽車側面碰撞安全法規》,都對我國汽車安全氣囊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汽車產量方面,2000年我國汽車產量僅為207萬輛,到2006年迅速增長到728萬輛,年均增長率達23.3%,汽車產量的急劇增加直接擴大了我國汽車安全氣囊的市場容量。據奧爾威咨詢統計,2006年我國汽車安全市場需求容量為777萬個,比2004年幾乎翻了一番。今年1-5月,我國汽車產量為367.59萬輛,同比增長25.77%,其中乘用車產量261.77萬輛,同比增長20.11%。按此增速計算,2007年,我國汽車安全氣囊市場需求容量將超過900萬個。
我國汽車安全氣囊市場需求容量的快速增長并沒有改變外資品牌占據絕對配套優勢的競爭格局。目前,國內有將近20家左右的安全氣囊生產廠家,由Autoliv、Takata、Plast、Delphi、TRW等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的企業仍然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以東方久樂、錦恒、和昌、比亞迪、太航常青等為代表的國產品牌企業雖然所配套的中低端經濟型轎車的產量比重在近年有所上升,但由于中低端經濟型轎車安全氣囊的標配數量不多,其中選裝或者不裝的車型比例較大,所以我國汽車產量的增加并未提升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在我國汽車安全氣囊市場,國產品牌仍然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
安全氣囊雖然具有技術要求高、投資大、風險高等特點,但中國汽車業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商機仍吸引著國內外企業進入我國汽車安全氣囊市場。去年10月,深圳市詩安特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與合肥包河工業區有限公司雙方共同出資注冊5000萬元,成立合肥華榮汽車安全氣囊有限公司,生產智能型汽車安全氣囊系統。該公司擬投資2億元,2008年9月實現投產,預計年產值達4億元。今年4月,日本蘆森工業株式會社總投資17億日元設立的蘆森科技(無錫)有限公司舉行開業儀式,批量生產安全氣囊,為中國合資車型配套。
平均安裝個數下降經濟型轎車潛力大
我國汽車安全氣囊的市場需求容量近年來在高速增長,但平均每輛車應用安全氣囊的數量卻有所減少。2004年奧爾威咨詢統計了234.8萬輛乘用車,應用安全氣囊的數量是391萬個,平均每輛車應用1.67個;2006年奧爾威咨詢統計了556萬輛乘用車,應用安全氣囊的數量是777萬個,平均每輛車應用1.39個。2006年與2004年相比,平均每輛車安全氣囊的應用數量反而減少了16.8%。
我國汽車安全氣囊市場之所以出現“總量上升、個量下降”的現象,與我國經濟型轎車產量在近年的比重上升有關。
據奧爾威咨詢粗略統計了我國生產經濟型轎車的主要企業天津一汽夏利、奇瑞、浙江吉利、重慶長安鈴木等8家企業2004年和2006年的產量,統計結果顯示:2004年上述8家企業汽車產量合計為49.2萬輛,占基本型乘用車總量的22.1%;2006年,這8家企業的產量合計為103.3萬輛,占基本型乘用車總量的26.7%。從總的方面看,我國“排量≤1.6L基本型乘用車”產量占全國基本型乘用車產量的比重,2004年為52.9%,2006年為62.7%,兩年間上升了將近10個百分點。
由于我國經濟型轎車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廠家對標配安全氣囊這種成本比重高的零部件態度謹慎,一些價格非常低的車型多數不裝安全氣囊或者選裝安全氣囊,即使是標配,也以標配1個安全氣囊的車型占了大多數。由此可見,2004年后,隨著我國不帶安全氣囊或者安裝氣囊數量不多的經濟型轎車比重的增加,結果導致了我國平均每輛車應用安全氣囊數量的減少。
目前我國經濟型轎車安全氣囊安裝比率不高,經濟型轎車需求規模在不斷擴大,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是我國汽車安全氣囊市場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