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劉先生打電話咨詢,他的愛車行駛已接近10萬公里了,車況還不錯,可是最近一次保養由于更換配件較多,居然一次就出手了兩千多元,想到日后這款車保養費用的日趨增加,劉先生問:“是否10萬公里就到了換車年限?”
3萬~4萬公里后保養費用增加
與劉先生存在相同心思的車主恐怕不在少數。2002~2003年正值國內車市“井噴”,帶動私家購車高峰,按多數人年行駛2萬~3萬公里計算,近兩年多是到達了10萬公里的行駛里程。隨著配件老化,保養費用增加也是必然。但是調查保養費用顯示,正常保養支出其實并不算高,即便是20萬元的 中高檔車型,做一次機油+機濾保養,總計300~500元;做機油+三濾的保養,總計500~700元。以5000公里做保養周期的日系車為例,按照1年行駛2萬~3萬公里,正常保養不過2千~3千元。
不過,需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不同車型,愛車行駛里程超過3萬~4萬公里以后,車子需做一次全面保養,屆時在更換機油+三濾的基礎上,還需更換火花塞、變速箱油等,而行駛里程超過6萬~8萬公里,則為一個大的更換周期,正時皮帶等費用較高的部件都需更換,在這兩個階段,保養費用較高。
非正常保養支出更大
不過多數車主并未留意的是,與正常保養價格相比,非正常保養配件價格往往支出更多。非正常保養部件不在正常保養范圍之內,不過也有一定使用壽命,需不定期更換。據了解,像汽車前剎車片一般壽命在3萬~5萬公里,但是如果經常在市內擁堵路段開車,或是車主沒有良好的開車習慣,剎車片壽命將大大縮短,可能兩萬公里就需更換,即便是較為經濟的富康,一對前剎車片也在400元左右,費用甚至遠高于日常保養,因此,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是節省保養開支的最好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車主也應對愛車有一定認識,保養時不用盲目聽從維修站更換建議,涉及安全的配件必須定期更換,而與舒適性相關的配件則可暫時不換,也可以節省一定費用。
換車更多從需求出發
隨著《機動車強制報廢新標準》(草案)的出臺,私家車已經沒有了報廢年限的規定,但是近兩年似乎不少車主換車的熱情依然高漲,行駛里程與行車年限已經不是車主換車的決定性原因了。
據了解,像北美市場,用車多呈兩極分化狀態,一方面是數十年的老爺車依舊行駛在道路上,另一方面,由于二手車市場成熟,車主多是開兩三年即換車,換的可能是新車,也可能是已行駛了數萬公里的二手車。
那么中國車主多少公里應考慮換車呢?記者咨詢了幾位經銷商,答案從5萬~10萬公里眾說不一。從目前二手車市場來看,車輛多是行駛5萬~10萬公里甚至更低,一兩年的“準新車”也不算少數。有舊車經紀公司銷售員表示,目前換車部分是因為油費、保養等價格過高原因,但更多是因為“喜新厭舊”,隨著近兩年新車頻繁上市,無形中也刺激了消費者的換車欲望。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般日系車以8萬公里為一個保養大周期,德系車以6萬公里為一個保養大周期,一兩年的準新車行駛里程多在5萬公里以下,這一階段保養費用并不算高,而且折舊率較高,此時換車并不劃算。而行駛8萬~10萬公里,已經過了一個保養大周期,車況較好,賣到二手車市場折舊率較為適中,在下一個“大出血”的保養大周期來臨之前將車換掉也不失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