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汽車音響“世界工廠”
中國成為汽車音響世界工廠,但核心技術欠缺
中國內地已經成為汽車音響的“世界工廠”,目前中國汽車音響產量已占全球產量的40%。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以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音響生產基地和供應商,80年代中后期,全球汽車音響生產基地開始由日本轉移到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南亞的新興地區。90年代,汽車音響又從亞洲“四小龍”登陸上岸,進入中國內地,但實際上中國核心能力還很欠缺,只是汽車音響的“世界工廠”。
目前中國內地共有大約1000家汽車音響企業,年產量達到4000萬套,其中大約80%為出口,出口量約占全球銷量的30%,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音響出口大國。
汽車音響由主機、功放、揚聲器三部分構成。主機有三個關鍵部件:IC芯片、激光頭、機芯。芯、激光頭約占主機成本的60~70%。外殼、面板、PCB約占30~40%,。國內汽車音響企業除惠州華陽集團完全自主開發,掌握了這三項關鍵技術外。其余廠商都是以外購、組裝生產為主。
國內外資、合資廠商一般只是作為加工廠,自己沒有獨立的研發能力機,由于在機芯、激光頭上不具備自主開發生產能力,國內廠商在成本控制能力上處于劣勢。
中國汽車音響本地品牌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在提倡自主創新的背景下,自主品牌風潮也刮進了汽車音響領域。隨著市場的變化,原先主要為海外廠商代加工產品,或主營海外市場的國內廠商將銷售重點調整至國內市場。憑借較高的性價比,豐富的產品結構,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由2005年年初的10%左右迅速提高到現在的31%。
整車企業利潤呈下降給汽車音響業帶來壓力和機遇
在我國整車產銷量和保有量迅速增加的同時,整車利潤卻呈下降趨勢。2005年,我國汽車的整車利潤比2004年下降了38.4%,整體汽車利潤率在整個制造業利潤率4.46%的平均水平以下。整個汽車行業的降價風暴席卷全國,汽車音響產業開始承受汽車整體供應鏈傳遞過來的壓力,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近年來,優勢廠商市場份額持續擴張,集中度上升,2006年前十名廠商產量集中度達到了66.43%。
國內廠商在配套市場和后裝市場之間的抉擇
中國汽車音響后裝市場潛力很大。國外汽車音響市場后裝比例達到70%以上,國外許多大型汽車音響生產商都非常重視后裝市場。隨著汽車音響廠商的主動出擊,以及車主對音響品質的追求及個性化的需求,中國汽車音響后裝市場潛力很大,但后裝市場(包括OES和AM兩部分)中,OES(原廠裝備服務商,一般是指4S店所經營的維修業務部分)市場會有大的發展,這主要是整車廠為了整車性能及車主的安全考慮而采取的作法,售后市場(AM)部分,目前音響的改裝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沒有考慮音響產品是否與整車完全兼容,安裝后存在安全隱患,市場如得到規范后,也會有較大的發展。
后裝市場量約為汽車保有量的9%左右。國內汽車目前保有量為四千萬輛,后裝市場容量為340萬左右。中國汽車音響OEM市場集中度很高。由于各汽車廠家一般都會選擇固定的品牌配套,其他品牌很難進入這個市場。目前深圳航盛、西門子VDO、飛利浦、江蘇天寶等幾大生產企業在國內汽車原廠配套市場的占有率達到四分之三以上。其中深圳航盛在國內前20位的車廠中市場覆蓋率達到100%。
針對國內日益膨脹的國內改裝市場,國內廠商應積極推進自有品牌在國內的銷售渠道拓展。通過自建品牌體驗店進行品牌推廣,通過4S店實現網絡鋪設和終端銷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