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BS技術引發的汽車安全裝置
2005-12-19 11:42:58
來源:
作者:yuhao
評論
ABS是一項在80年代末才興起應用的新技術,現在已經成為一般轎車的必裝件了。
據統計,汽車突然遇到情況發剎車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駕駛者往往會一腳將剎車踏板踩到底來個急剎車,這時候的車子十分容易產生滑移并發生側滑,即人們俗稱的“甩尾”,這是一種非常容易造成車禍的現象。造成汽車側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駛速度,地面狀況,輪胎結構等都會造成側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車在緊急制動時車輪輪胎與地面的滾動摩擦會突然變為滑動摩擦,輪胎的抓地力幾乎喪失,此時此刻駕駛者盡管扭動方向盤也會無濟于事。針對這種產生側滑現象的根本原因,汽車專家就研制出車用ABS這樣一套防滑制動裝置。
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有許多類型,現在常見是四通道ABS系統和三通道ABS類型。這些類型的防抱死制動系統的傳感器通過檢測車輪的轉速以調整液壓來防止車輪抱死。
有人以為汽車裝配ABS就以為開車可以隨意性,盲目開快車也不怕,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汽車安裝了ABS在制動的效果方面比沒有安裝ABS理想,這是肯定的,但ABS也只能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例如在濕滑的道路上突然剎車,ABS系統可以使駕駛員能夠保持車輛行駛平穩,在較短的距離內將汽車剎住。但在不濕滑的路面上,一般不能縮短剎車距離,但可以減少和避免“甩尾”現象。路面的測試研究表明,在沙石路或其他松軟的路面上,ABS系統甚至會增大車輛的剎車距離,因為剎車距離的長短與路面的摩擦系數和輪胎有關。因此,為了有效減小剎車距離,許多汽車上都安裝有EBD(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中文譯“電子制動力分配”。EBD在ABS動作之前巳經根據車輛載荷平衡了車輪的地面抓地力,對后輪的制動力進行合理分配,可以有效地縮短汽車制動距離,實際上起到ABS的增補功能。因此許多汽車都有“ABS+EBD”的裝置,改善和提高ABS的功效。
現在汽車裝配的ABS是一種電控裝置,它只能機械地按照巳經編制好的程序來執行動作。如果駕駛者不了解ABS的功能,很可能事與愿違。汽車制動時ABS用點剎方式可以防止車輛在制動時喪失轉向能力,起到控制車輛制動狀態時的作用。但根本起到操縱作用是駕駛者,當駕駛者在緊急情況下猛踩制動踏板的同時又急扭方向盤(許多經驗不足或驚慌失措者的本能動作往往是急扭方向盤)。如果車輛沒有安裝ABS導致制動系統抱死,對方向盤的過激反應就不會起作用,此時駕駛者不能通過方向盤來控制車輛移動的方向;但如果安裝了ABS系統讓駕駛者能夠控制方向盤,那么在慌亂的情況下對方向盤的過激反應就會使情況變得更糟。由于突然急扭方向盤,往往會令汽車突然產生側滑而發生事故。
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協會(NHTSA)通過測試認為,安裝有ESP對駕駛者控制車輛可以有很大幫助。ESP(電控行駛平穩系統,英文全稱Electronic Stabilty Program)包含ABS及ASR,是這兩種系統功能上的延伸,它能防止車輪在制動時抱死和在啟動時打滑。ESP不斷地測檢車輛的行駛狀態,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它會迅速反應,通過液壓調節器調節每個車輪的制動壓力和干預發動機的牽引力,以降低車輛的側滑危險。有研究表明,ESP能使交通事故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