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坐駕貼膜了嗎?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汽車貼膜很容易理解:隔熱控光、防爆甚至防彈。對應這些功能,相應的貼膜產品包括:太陽膜,防爆膜,安全膜等。
在歐美國家,汽車貼膜是一個瀕臨淘汰的產業,卻在中國意外地找到了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不少歐美發達國家就立法禁止汽車貼膜,閑置產能開始擁進中國。
隨著中國汽車消費的高漲,汽車膜在中國遍地開花,市場潛力近百億人民幣。一是絕大部分車主接受買車必須貼膜的觀念;二是中國市場上出現了千余個汽車膜品牌,幾乎都打著進口招牌。而國際上正規玻璃貼膜(汽車貼膜只是其中之一)品牌不超過20個。
汽車貼膜一直都被劃歸汽車用品市場,因為陌生而乏人關注,只有業內人士清楚,做貼膜甚至比賣車還賺錢。暴利背后還包含著經濟領域的中國元素:政府監管空白等諸多問題。
百倍利潤與標準缺失
汽車貼膜在中國始于1998年。汽車貼膜能貼出這樣一種效果:從車里邊能看到外邊,而從外邊看不到里邊,同時起到隔熱防曬的作用,因此贏得了大多數中國車主的青睞。極短時間內,就成了中國車主的必需品,車主似乎買完車第一件事就是給車窗貼膜。
汽車貼膜在中國興盛,外國汽車商人頗為不解:很奇怪,中國人喜歡把自己的私家車貼得嚴嚴實實,而且,政府也允許這么做。在西方,汽車這種在公共場合活動的工具,是沒有隱私權可言的。貼膜負面效果很大,貼上太陽膜后會造成車體反光,嚴重影響后車的視線,是汽車追尾事故的罪魁禍首,太陽膜還會引發車內犯罪,增加執法難度。
從1998年起,短短8年時間,1000多個太陽膜品牌就冒了出來。深圳一家知名的太陽膜公司向分銷商介紹自己的產品時聲稱:前擋膜、側后擋膜的成本僅幾十元,貼車價卻要達到800??8800元不等。廠商自己透露的暴利已經超過100倍,而這在業內并不算稀奇。更多小作坊式的太陽膜生產商成本更低。
暴利背后,是行業標準與監管措施的缺失。在最權威的公安部交通安全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工程師提醒記者:我們可以做檢測,但產品沒有什么合格與不合格之分,因為,這個領域沒有國家標準。
跨國公司與小作坊
廣東商人在汽車貼膜領域影響力頗大,陳冠宇便是一個成功者,他的深圳法拉特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著8大品牌的太陽膜(汽車貼膜產品的一種),在遍布全國的汽車用品店里,大多都能找到他旗下的品牌。
法拉特自稱是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國際集團,但記者向新加坡該地區求證時,對方說查無此公司,而且在這個工業園中也沒有一家生產窗膜的企業。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大部分所謂的防爆膜不過是一層薄膜,沒有什么復雜工藝,多由一些小工廠生產,幾條生產線,甚至在家里就能完成。這些小作坊才是中國汽車貼膜生產的主力軍,他們的產品,有的被汽車銷售商家直接拿走,有的是一些公司收購后,再拿去包裝、上商標。
這個行業沒什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所以,誰也不能說這些小作坊產品是假冒偽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