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問題?
《商務周刊》走訪了數位國內通信行業人士,在他們看來,這類案件在中國極其普遍,西門子賄賂丑聞更多的是運氣問題。“哪一家不這么做?都一樣,只是西門子倒霉而已。”一位在兩家500強跨國公司和兩家國內通信公司擔任過大區銷售經理的業內人士對《商務周刊》說。
據他介紹,國際通信設備商在中國投標做項目,首先要找中間人。這些中間人一般在政府關系方面廣有人脈網絡,實際是扮演“掮客”的角色。掮客會為一個項目在異地注冊專門的空殼公司,開立銀行賬號。投標方與殼公司簽訂手續齊全的勞動服務合同,將賄賂資金以咨詢費、安裝費、服務費等各種名目打給掮客。掮客一般通過現金或物品賄賂、性賄賂、安排親人出國和事后結算等方式向相關人員行賄。“現在最不流行的就是直截了當的現金或物品賄賂,比較流行的是事后結算,即等到受賄人離職甚至退休之后,再支付相關利益,或者安排他擔任高薪顧問。”他介紹說,按照行規,大的項目都需要拿出2%—3%的金額行賄。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賄賂大都“無從查起”。“首先是找不到人,這些網絡是通過天南地北專門洗錢的人,所有操作在網上或者打個電話就完成;其次整個過程都正規、合法,發票齊備,連稅都不會偷漏,即使找到這些公司又能怎樣?法律講究證據,服務費用本來就沒法評估。”這位業內人士說,“唯一查出來的可能就是通過內部人做污點證人,這在中國太難了。”
有意思的是,這位人士認為此類行賄的大部分金額其實并沒有到達受賄人手中,而是被中間的掮客和公司內部具體操作人員侵吞。
“國內有一個專門的掮客群體,他們貪婪無恥到吃肉不吐骨頭的程度,跨國公司被他們忽悠是經常的事。”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