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降價烽火連燒三月,汽車銷售市場依然一派凄清。相形之下,汽車維修、美容、養護等售后市場卻有些波瀾不驚。
“眼下車市的不景氣沒有給我們造成什么不好的影響。”在北京東三旗新開不久的一家馳耐普美容養護連鎖店里,有關負責人一邊指揮員工給一輛帕薩特打蠟,一邊和記者閑聊,“車市再不興旺,中國的轎車保有量也會一直上升的。”他的觀點是,人們只要買了車就會愛護它,買了好車就更上心,一般過了保修期的新車最愿意上這兒來,比4S店便宜得多,服務質量又有保證,“我們的生意不就是這么來的嘛!而且還有不少回頭客,也有介紹朋友來做汽車美容保養的。”
“三分修七分養”漸入人心 汽車美容養護逢春
“這說明‘三分修七分養’的意識已經逐步被中國消費者接受了。”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馳耐普董事長楊威對汽車美容養行業的前景表示非常樂觀, “現在人們對汽車售后消費觀念也開始有所轉變,不再等汽車有故障后才送去維修店進行大拆大卸,而且維修需要的時間很長,期間會給車主帶來了極大不便。而專業美容養護以其獨特的方式來呵護車輛,使車輛常用常新,把車輛的故障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不僅大大提高了車輛使用壽命,同時也降低了環境污染。”
據悉,目前國際上汽車美容養護業已占到整個汽車維修行業的80%以上,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減少車輛報廢率達21.7%。
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60%以上的私人高檔車車主有給汽車做外部養護的習慣,30%以上的私人低檔車車主也開始形成了給汽車做養護的觀念,30%以上的公用高檔汽車定時進行外部外部養護,50%以上的私車車主愿意在掌握基本技術的情況下自己進行汽車養護。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人們觀念的逐步更新,目前這50%喜歡自力更生的私車車主將來也會有很大一部分把美容養護交給專業機構來做。”據楊威分析,按照權威部門的統計,私人轎車的購買率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這將極大激活汽車售后服務市場。
有關統計顯示,汽車制造業每投入1元人民幣,就會帶動24至34元人民幣的汽車售后消費,一輛中檔轎車每年所耗費用(除燃油費、保險費)可達6000至7000元。目前我國小轎車擁有量為1700萬輛左右,如果平均每輛消費6000元合計就有1020億元。如果2005年我國小轎車擁有輛能像有關專家預測的達到3000萬輛,其后續消費力將達到1800億元。以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勢頭,未來20年內中國完全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汽車美容養護的市場空間可想而知。
盯上美容養護新奶酪
傳統維修業欲突尷尬重圍
對于汽車美容養護這塊新鮮誘人的奶酪,傳統維修業也不由怦然心動。
據了解,一股美容養護風近乎席卷整個傳統維修業,就連不少粗陋不堪的“路邊店”也在所謂“專業維修”招牌的旁邊加上“美容養護”的字樣。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除了高額利潤的誘惑之外,傳統維修業紛紛向汽車美容養護靠攏還與其自身近年來遭遇的尷尬境地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