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不是看到前些日子媒體曝光煙臺商販往大蝦中注入“膨脹水”、福爾馬林等有害人體的保鮮、膨大劑問題;倘若不是家庭變故,讓我覺得人生苦短,我可能還沒有勇氣站出來揭開這一黑幕”,北京一家汽車美容店的張經理強調,盡管自己不坑顧客,但看到同行肆無忌憚地宰客,實在是看不過去,于是,采訪就從買車開始。
4S店的銷售員在美容店提成30%
買車,消費者往往是外行,張經理說,多數人買車時往往最信任銷售員,而銷售員正好抓住這一點,與汽車美容店達成“君子協定”:將車主介紹到美容店,給新車美容完畢后,最后按照營業額的30%提成,試想,倘若一輛車從頭到尾整個遍,以4000元計,車主就多花了1200元冤枉錢,而這1200元是銷售員個人白得,比賣車掙得多。
張經理估計,并不是每個車主都上當,但錯略計算,10輛新車中起碼有6輛被銷售員“忽悠”進了美容店,一月下來,銷售員的提成可想而知。
據了解,最初給銷售員提成的是幾家規模較大的美容店,近年以來,又有一家新開的店加入戰團,為了競爭,新開的店竟然給銷售員開出了35%-40%的提成優惠。
4S店PK美容店:價格相差懸殊
張經理說,以上情況發生在自己沒有美容業務的4S店,而自己擁有美容業務的4S店宰客更狠。
為驗證張經理所說,走訪了京城部分4S店,發現不少消費者購車后都喜歡把自己的新車用心打扮一番,什么坐墊靠枕,倒車雷達,舒適的功能的一樣都不能少——十幾萬的車都買了,還差幾千塊來裝飾嗎。所以每當一位新車主簽單,經銷店的推銷員推銷汽車用品也都很成功。有的經銷商直接就打著“送萬元禮包”、“8000元用品優惠”的旗號來吸引消費者購買。
正在一家4S店給愛車做保養的畢先生說,他今年3月份買車時在這里看中一款座套,報價1280,手感質地均還不錯,本來當時就打算買了,老婆硬是要和他一起另找地方看看,后來去三站一看,還真有一模一樣的,一問價格才480元。經老婆侃價,最后以280元的價格把這套仿羊毛的座套抱到車上。
據了解,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新車后首次在4S店添置汽車用品的價格在500元至8000元不等,平均消費約3000元。消費者最常購置的汽車用品主要是常用的防爆膜、倒車雷達、真皮座椅、防盜鎖、底盤裝甲、GPS、地毯等,部分客戶還會選擇安裝氙氣大燈以及汽車音響等產品。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如果將大部分用品選裝,即使是不對大燈和汽車音響進行改裝,一輛新車的用品價格都將在萬元以上。
相對而言,美容店的價格偏低。以同款的A6L升級導航系統為例,4S店賣3萬多,美容店為1.2萬元,因為這個系統原車不配,不少高檔車車主花了許多冤枉錢。
詢問了身邊幾個新車的朋友,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反映現在汽車用品市場價格太亂,信息不對稱,自己對汽車用品知識較為匱乏,在進行新車裝飾的時候難以決定。朋友王小姐講述,剛買到新車時感覺車內空空蕩蕩,于是準備大肆“裝修”一番,然而走遍了汽車4S店、汽車專業美容店、汽配城等地方,看到的新車裝飾用品從款式到價格都五花八門,看上去包裝類似的用品在4S店內和汽配城的價格竟然相差近十倍,究竟該如何選擇,讓她十分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