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結20周年,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于本月7日-8日舉辦了“制冷空調行業ODS淘汰暨HCFCs替代技術發展國際論壇”。與會者均聚焦于如何開發出新的制冷劑產品,能夠滿足《蒙特利爾議定書》(以下簡稱《蒙》)和《京都議定書》(以下簡稱《京》)的雙重要求,但最終并沒有得到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全世界制冷劑科研工作者還在不斷探索和開發新型環保產品。從發言者的態度來看,歐洲方面傾向于選擇天然制冷劑,美日則希望走HFCs過渡的路子。而對于中國而言,在HCFCs的整體淘汰時間提前了十年的緊迫形勢下,中國企業必須根據中國國情,繼續深入關于替代制冷劑的研究,同時強調,各方面應該支持具有中國獨立自主產權制冷劑的開發和研究。
要符合雙重標準
與會發言者雖然對制冷劑替代品的選擇方向有所差異,但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雙重基礎,那就是既要滿足《蒙》,又要符合《京》。這兩個協議均是為了保護環境的需要,但又有不同要求!睹伞芬笙奁谥鸩教蕴瑿FC和HCFCs等物質,是強制的;而《京》要求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并不對溫室氣體的產生、使用采取強制性手段。
雙重標準的要求使得未來替代發展方向的選擇更加復雜和困難。因為要履行《蒙》的時限要求,制冷空調行業已經紛紛轉軌使用HFCs物質。
從實際的替代進程情況看,目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在廣泛使用HFCs制冷劑,在中國,也有部分企業開始或準備開始使用。但HFCs恰恰屬于《京》所列的應實施減排的氣體。雖然對發展中國家的具體減排目標沒有明確的規定,但隨著國際社會對全球變暖問題的重視,《京》所限定的溫室氣體,必然是制冷空調業今后選擇替代方向和技術路線時所必須加以重視和考慮的因素。
顯然,《京》的要求,對于制冷空調行業的近些年來為HFCs所作的各種努力,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以致造成很多企業無所適從的感覺。
替代選擇尚不確定
為了應對兩個議定書的綜合作用,近年來全球制冷空調行業圍繞著尋找零ODP和低GWP的環保制冷劑開展了大量工作,但迄今為止并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目前來看,替代工質大致歸納為合成的和天然的兩種。合成的替代物有HFCs,天然的有NH3,CO2,水,碳氫化合物等。分析所有發言者的觀點,可以看出歐洲方面比較傾向于使用天然工質的替代品,主要觀點是:HFCs物質的GWP高,已被列入《京》的溫室氣體清單;HFCs物質還可能有不可預測的后果,一旦發現問題,面臨遭受另一次淘汰的命運;盡管碳氫化合物可燃,但是隨著技術發展和安全性度量的改進,已經并會進一步減少不安全傷害。綠色和平組織的代表特別介紹,歐洲很多家用冰箱產品和一些大型超市,都已經使用天然制冷劑,盡管開發新設備需要較多的時間和投入,但卻是長久之計。
與此相對的是,美日方面積極主張推進HFCs制冷劑的廣泛應用,主要觀點是:HFCs排放占整個溫室氣體排放的比例很小,1997年約為1%,2030年預計也僅為2.4%;即便高GWP氣體,也只有當制冷劑排放時,才構成影響,因此只需采取措施,減少它們的泄漏排放,而不是淘汰或禁用;不應把GWP作為衡量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唯一指標,應注意間接效應占的主要份額,提高能效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