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昔日國產手機老大”光環的逐步褪去,低調轉攻汽車行業對波導來說純屬無奈。記者昨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波導已經獲得汽車發動機的生產資格,而這距離其脫離普天系已有一年多的時間。
記者昨日在國家發改委的官方網站上發現,國家發改委已核準了長豐汽車(行情股吧)和波導集團合資建設汽車發動機項目,同意長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波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建設汽車發動機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發動機15萬臺。
作為曾經的國產手機巨頭,波導轉攻汽車市場與手機業績的持續下滑有著密切聯系。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波導總計虧損達到了2.71億元人民幣,凈現金流為-6.39億元人民幣,而就在去年,波導的全年凈利潤依舊為3058萬元。今年前6個月,波導的營業利潤虧損2.46億元,同比減少1142.52%,在凈利潤上波導更是巨虧2.37億元,同比減少859.26%。
隨著手機業競爭的不斷激化,國產廠商在國內市場很難占到優勢,以波導、夏新為首的國產廠商紛紛將重點轉向3G領域,并著手進行海外拓展。按照最初的設想,在國內3G牌照發放之后,憑借在海外積累的豐富3G運營經驗,“波導們”將收復曾經占據半壁江山的國內市場。但事與愿違的是,幾年過去后,進軍海外的國產手機廠商除在部分低端市場有所突破,始終未能在歐洲等先進市場取得太多進展。
國內和海外市場的雙重失利,迫使國產手機廠商加速轉型。實際上,波導進軍汽車市場早有計劃。按照此前的報道,波導曾短暫地與南汽進行合作,盡管耗資巨大,但由波導創始人之一隋波親自擔綱的這一項目卻以失敗告終。去年10月,波導與長豐集團聯手,在湖南永州基地簽訂了正式的合作協議。在此次組建的湖南長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中,上述兩家公司各占50%的股份,波導由此進軍汽車領域。
“即使獲得了汽車發動機生產許可,波導短時間內也不會放棄手機業務。”一位在國產手機界從業多年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競爭激烈,但手機市場仍然有利可圖,這也是部分大廠商堅守陣地的動力所在。對波導來說,在手機生產核準制被取消后,除了要應對洋品牌的競爭,還要接受來自諸多新入廠商的強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