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第四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投訴部徐埡宸先生針對汽車服務領域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認為:“汽車投訴上升,說明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有了顯著增強,然而,舉證難、鑒定難、索賠難三大難題深深困擾著汽車消費者。”
徐埡宸分析說,2007年上半年汽車投訴處理顯示,80%的消費者認為自己投訴的問題必須用維修或更換解決,20%的消費者要求召回;汽車質量問題仍占投訴的絕大部分,其中又以投訴變速器、發動機、車身附件、轉向系統、離合器、避震系統等居多;投訴4S店服務態度不好的也高達近30%,說明目前4S店的服務狀況仍不能令消費者滿意,其中,特別是對高檔車4S店的投訴有上升的趨勢。
徐埡宸說,目前國內消費者在對待汽車投訴問題上顯得比較理性,不再像以往武漢“砸大奔”那樣,采取過激的方式維權。現在問題的難點是汽車廠商不能夠積極承擔責任,主動解決問題。
徐埡宸通過對受理的汽車投訴案件分析,認為政府有關部門除了不斷規范汽車市場、完善售后服務外,還應積極幫助消費者解決汽車投訴中遇到的三大難題:
一是“舉證難”。根據當前國家相關法律規定,消費者對汽車的投訴或訴訟需要自己舉證,而舉證則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物力。大部分消費者都是由于舉證的困難,被迫放棄了投訴或訴訟。
二是“鑒定難”。目前國內檢測機構少,有的缺乏設備,不能承擔事故車輛或進口產品的檢測。由于責任認定、檢測都存在困難,加上消費者缺乏專業知識,與汽車廠商發生爭議時很難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
三是“索賠難”。有的汽車廠商不能正確對待消費者投訴,遇到問題后強詞奪理,推卸責任;還有一些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惡意隱瞞。
徐埡宸說,當前汽車的售后服務規定多是廠家的自律文件,而且實際執行過程中經常有糾紛出現;國家關于汽車三包的政策遲遲未能出臺,即使出臺,實施起來也難免會有許多問題。據了解,不久有關部門很可能會出臺一個類似《產品服務質量規范》的規定。
徐埡宸還透露,中國消費者協會正擬聯合、協調汽車生產、銷售、科研等方面的43家企事業單位,成立汽車投訴專業受理機構,為汽車消費者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