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花了天價收購Navteq,GARMIN退出對T.A.的競價,TomTom獨得T.A.似乎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了。不過好事多磨,28日歐盟委員會在布魯塞爾宣布,將對TomTom收購T.A.公司的交易展開深度調查,調查將于2008年4月17日前結束。作為對歐盟委員會該聲明的反應,TomTom宣布將其出價期限延長到08年3月31日,如有情況有變,將繼續作出相應調整。
據歐盟委員會的聲明,雖然TomTom聲稱兼并T.A.可以減少PND對用戶可能造成傷害的機會,并為提供能滿足用戶需求的服務,但對于兩家荷蘭公司的并購案,歐盟擔心很可能會對未來市場的競爭造成嚴重干擾。因此歐盟才展開了此項“深度調查”。
雖然GARMIN已經與Navteq達成了一個相對長期的協議,保證了自己在短期內在地圖來源上的穩定,但對于更多盯緊這塊市場的廠商來說,依然沒有保障。如果T.A.的收購完成,Mio,Google等重要品牌都將在未來身陷被動局面。由此推想,對于身處歐盟地區的T.A.來說,收購案上遇到阻力也是必然的。
處于北美的GARMIN與Navteq收購案雖然似乎沒有遭遇阻力,但實際上美國也有反壟斷的“反托拉斯”法律,大名鼎鼎的微軟也曾在此吃過虧。
對于歐洲地區的導航用電子地圖可能會落入TomTom囊中,歐盟委員會稱,將主要對兩點可能危害消費者的問題進行調查:1.其他PND生產商是否會被不允許獲取地圖;2.其他PND生產商是否會因此在獲取地圖上增加成本。而兩項主題都很難有直接證據被證明與推翻,讓人很為此擔心。
泡泡觀點:關于國際上地圖商的收購事件又有新動向,幾經周折,身價順利漲高的T.A.卻發現總是不能順利完成收購。在NOKIA一路順利的同時,兩家老牌的GPS設備生產商卻發現總是碰壁。如果T.A.收購案最終不能完成,相信Navteq的收購也很難過就此完事,也許激烈爭斗到最終,所有地圖商還是要保持獨立運營。那么對于這兩個能賺錢卻不能賣掉的企業,資本市場又會怎樣對待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