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后市場還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市場,說其在發展中,是因為它的規模正在快速增長。
截至今年4月底,國內汽車保有量達到5180萬輛,到2015年左右會超過1億輛。
據調查,2006年北京一個經濟型轎車的車主年花費為2萬元,其中一半是油費,25%是修理、保養、洗車、停車等費用,這樣算下來,不算加油,現在汽車后市場規模就有2000億元左右,十年以后大約是5000億元左右。
另一個是對后市場的認識還不夠。汽車后市場實質上就是服務市場,但是長期以來,國內汽車后市場企業大都以賣產品為主,而忽視了服務這個主題。這是中國后市場企業同國外企業的最大差異。
國際著名汽車服務品牌早已經在中國攻城掠地,中國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發展汽車后市場的自主品牌,首先要從轉變觀念開始。
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消費逐漸以私人購車為主,汽車的使用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私人車主基本不具備修理和保養能力,因此現代汽車維修服務就要適應顧客需求的變化,一些適應顧客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應運而生。另一方面由于汽車質量以及技術含量、國內路況的不斷提高,維修服務的作業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漸從以修理為主轉變為以保養、維護為主。
現代汽車消費者和傳統汽車消費者相比,更加注重在汽車消費過程中的體驗,特別是服務體驗,如服務環境、店面及員工形象、服務是否熱情、專業水平如何、服務是否快捷等。
汽車后市場企業往往著眼于擴大服務范圍,而不是提供簡單的服務。比如國外的高速公路休息區,往往是一家企業總承包,集合加油、洗車、快修、用品、餐飲、購物等服務項目。
上海澳德巴克斯在1萬多平方米的賣場里可提供選擇的汽車裝飾精品達2萬種以上。此外,該店鋪還為顧客提供車輛維修、防爆膜貼裝、鈑金、涂裝、產品安裝和技術支持等服務。
汽車快修連鎖行業的優勢之一,就是整合原本分散的快修店、配件店資源,使之產生規模效應,在資金、物流、信息各個方面發揮連鎖體系的整體優勢,并利用這種優勢去和相關產業對接,從而更好地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同時也為顧客提供更高的價值。比如在物流方面,連鎖中心要像大型連鎖超市那樣,提供集中的采購、倉儲、物流配送,可以大幅度節省物流費用。連鎖中心提供資金支持,特別是在擴建和擴大服務范圍方面的支持。連鎖中心還提供人才培訓和技術支持。
目前國內各個品牌的快修連鎖體系規模都還沒有達到這種要求,因此在和相關產業競價的過程中缺乏優勢,這也影響了快修業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