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倍耐力輪胎北美公司(Pirelli Tire North America Inc.,以下簡稱倍耐力)將總部搬到喬治亞州鄉下羅馬(Rome),并建立高科技輪胎廠。從那時開始,倍耐力真正獲得了重生。
當時,倍耐力全部關閉了它兼并阿姆斯特朗輪胎股份有限公司(Armstrong Tire Co. ,以下簡稱阿姆斯特朗)獲得的數間輪胎廠,并終止了與庫珀輪胎橡膠有限公司(Cooper Tire & Rubber Co.)的三年期結盟合約。在這種情形下,倍耐力在北美地區的年度輪胎銷售收入已經跌到了1.59億美元。
用倍耐力總裁兼CEO Gaetano Mannino先生的話來說,五年前,我們幾乎是從頭做起。
忘記過去的失誤
Mannino先生不愿多談2002年前倍耐力在北美的經歷。這位在倍耐力干了25年的資深人士,在1995至1998年間被意大利總公司委任為美國子公司的首任銷售負責人,具體職位是副總裁,主抓面向Sears超市和Sam’s Club超市的輪胎促銷。
在派駐委內瑞拉三年期滿之后,他于2002年再次回到倍耐力輪胎北美公司擔任總裁兼董事會主席。當時倍耐力正忙著將總部撤離康涅狄格州New Haven阿姆斯特朗時代的廢墟,搬遷到喬治亞州羅馬市。
雖然當時的基礎很有限,但借助MIRS技術(Modular Integrated Robotized System ),倍耐力重新返回了美國輪胎行業。MIRS技術具有 高度自動化、靈活的特點,這意味著倍耐力不需要大量的備用資金,即可輕易擴大輪胎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求。這一點傳統輪胎廠是做不到的。沒有大量資金支撐,傳統輪胎廠不可能有較高的經濟規模。
據Mannino先生介紹,倍耐力將MIRS技術作為其立足北美的新戰略。該戰略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原裝配件市場,也就是與扎根底特律的三大汽車制造商合作,向他們提供配套輪胎。這在阿姆斯特朗時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當時沒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做后盾。
Mannino先生接著說:現在我們的MIRS輪胎廠以及南美的其他輪胎廠幫助我們進入了底特律原裝設備市場。在此之前,我們的輪胎雖然已經裝配在從歐洲進口的豪華跑車上, 但畢竟沒有進入底特律。如果你的輪胎沒有出現在底特律的汽車生產線上,那么你就幾乎遠離了這個國家的中心。
倍耐力營銷總監Pierluigi Dinelli先生說,雖然倍耐力的品牌認知度很高,但倍耐力輪胎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卻較低。促進原配輪胎市場銷售同樣需要做好利潤較高的替換輪胎市場。
作為一家輪胎制造商,倍耐力也很關心自己的企業形象。倍耐力積極參與一切與高級體育運動和豪華跑車有關的活動,以便獲得更廣泛的市場號召力。其中包括配套林肯Town Car、運動型多功能車(sport-utility vehicles,以下簡稱SUV)以及像福特F150(Ford F150)、福特F250(Ford F250)、福特焦點(Ford Focus)和雪佛蘭鈷系列(Chevrolet Cobalt)等皮卡系列,還有其他一些受大眾喜愛的車輛。 與此同時,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