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舉辦的北京車展無疑是中國汽車圈最受矚目的盛事,不過在車展揭幕以前,首先碰到的卻是一家汽車零件業巨頭--美國江森自控公司。該公司宣布在中國推出瓦爾塔品牌的汽車蓄電池,同時更加引起我注意的是,有關人員還透露說,該公司在混合動力轎車電池方面已經與國內多家企業有所合作,只是目前還不方便透露具體的廠家與產品的細節,但與目前中國乃至世界車市上最有名的一款混合動力車--豐田普銳斯相比,該電池應該在技術上有了新的進展。在此之前,曾經聽到過一些國內的大型汽車制造企業如上汽等均有開發與制造混合動力轎車計劃,甚至排出了具體的日程表。
如今來自江森的消息更加證實了一點--國內混合動力轎車的研制已經形成多家競爭開發的格局。這對于這種新形式的轎車在國內的迅速普及是巨大的“利好”。
待到本屆車展媒體日正式揭幕,展場上看到的不多幾款混合動力車還是一些概念車。早就傳出要推出混合動力汽車的上汽、東風、長安、奇瑞、吉利等中國汽車制造企業,以及宣布將共同開發混合動力系統的通用汽車公司、寶馬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等世界汽車業巨頭都沒有把混合動力汽車當作自己的重要推介內容。甚至有人私下里議論說,即便是已經在中國國內推出混合動力車普銳斯的豐田,也只是看中該車的宣傳效應,并沒有對該車的銷售寄托太大的希望。
這就與我事前從專家那里聽來的多少有點不同。不少行家認為,雖然燃料電池的汽車在理論上最為清潔,但混合動力汽車最貼近現實。它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制造技術,而且也能夠比較有效地減少汽油的消耗。就目前海外的發展趨勢來說,已經度過了啟始的階段,向著經濟批量規模進發。按照江森公司有關人員的估計,兩、三年以后混合動力汽車的全球年銷售就可能超過200萬輛。看來,在海外同行里最流行的時尚要流行到中國來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使我感到多少有點意外的還有新型柴油車,盡管幾年前一汽大眾制造的中國產新型柴油車就已經開上了路,而且它因被證實的省油特征也獲得了不少中國車主的青睞。但到本屆車展為止,新型柴油車依然勢單力薄,不為汽車生產廠家所重。在今年的車展上,除了華泰現代主打新型柴油引擎,并以柴油機百年發展為內容布置了宣傳柴油車的優勢與發展前景的“柴油墻”以外,那些對于柴油引擎開發與研究頗有心得的歐洲名牌大廠并沒有特意強調新型柴油車的,讓一些盼望有更多新型柴油轎車能夠供選擇的車迷有些失望。
其實,與混合動力汽車相比,柴油車更加容易與現有的汽車生產與維修等服務體系相配合,在售價上也比普通的汽油引擎汽車高不了多少,所以在歐洲幾乎能夠與汽油車相抗衡。但到了中國,據說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油品,使得原本能夠“清潔”的柴油車存在著微粒和氮氧化合物排放超標的問題。于是,中國汽車界又有了在柴油車總體保有量還不多的情況下,應該先改造煉油系統還是應該先造柴油車,再讓有關廠家生產合適的柴油這樣類似于“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爭論。也正是在這樣的猶豫與爭論期間,一向對柴油車不太感興趣的美國人卻開始接受了它,有預測稱,到2013年,柴油車在美國汽車市場所占的份額將增加兩倍,達到9%。相比之下,混合動力車的份額僅為5%。
難道國際的流行,影響到中國真的是這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