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便打開某品牌轎車的宣傳畫冊,汽車安全方面的介紹肯定占據了很大的版面。比如各種主動安全設備、被動安全設備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往往是車身架構的安全,車身除了起到承載作用之外,也是一切安全保障的基礎,沒有好的車身,那么再多的主被動安全設備都是惘然。車身安全架構的發展,也體現了人們對汽車安全思路的一種演變,比如早期的注重駕乘人員的安全,到皆顧行人的安全等等。 90年代初期開始,歐美逐漸提高了車輛撞擊事故的安全防護標準,碰撞試驗也逐漸展開,許多車廠為了在撞擊事故發生時能夠確保車內乘員的安全,惟有針對車身進行全面強化,在遭遇撞擊時將變形的程度控制到最低,因此一些車廠在強化車身之余,同時給車體換上更加厚實的鋼板,沃爾沃就是最有代表性的車廠之一。不過近年來,這樣的安全防護邏輯已經有所轉變,因為除了高速狀態下的“車對車”撞擊事故外,發生在市區街道的“車對人”撞擊事故,也是目前許多車廠關注的焦點,道路狀況比歐美國家更為擁擠的日本尤為明顯,而這點也正是日系車尤其強調“吸能”設計的原因。 前面講到了車身安全理念的一個轉變,從厚實的車體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逐漸演變為通過可以吸收撞擊能量的結構和堅固的乘員艙來保障行人及車內人員的共同安全。而要做到這點,最重要的就是在車體潰縮和保持車廂的完整性上找到平衡點,即能充分吸收撞擊能量減少行人傷亡,又能保障車內人員的安全。 現在除了日系車大力提倡“吸能”理念之外,歐美車系也正在往這一方向探索,有所不同的是,歐美車系在“吸能”這一構造方面的轉變并不是那么快,它的要求也更加高,這是因為歐美國家大多車輛限速較高,尤其在德國高速公路上經?梢钥吹揭200KM/H以上速度行駛的轎車,車速越高對車身的安全性能就越高,撞擊時要求的形變就要盡量減少。而在日本,高速公里限速100KM/H,政府也對車輛的功率及極速加以限制,因此在日本應付撞車綽綽有余的車輛來到國外就未必合適了。這也是人們為何普遍認為日系車不如歐美車系結實的原因之一。 日系汽車品牌都擁有獨有的基于“吸能”理念的車身安全基礎,比如豐田的GOA技術,本田的G-CON技術,馬自達的3H車身等等,它們盡管叫法不同,但實則都是幾乎一樣的東西。 豐田GOA安全車身 
豐田近年來大力宣揚其GOA安全車身設計,是在宣傳“吸能”理念的車廠當中最為積極的一個。所謂GOA(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車身理念的核心是摒棄傳統的汽車越鋼越安全的思想,全新引入“鋼柔相濟”最安全的理念。即要確保乘員艙的安全,則必須犧牲引擎艙。因此,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豐田汽車GOA車身設計就是充分強化汽車乘員艙部分的鋼性和抗拉性,全方位、高水平地開發出乘員被動保護系統,如安全帶、安全氣囊等,而對于經常可能承受碰撞的前保險杠和引擎艙部分,則要設計出在一定強度沖擊下的彎曲與變形來吸收一旦車輛遭受巨大碰撞產生的能量,從而來減輕對乘員艙的侵入,以達到降低傷害乘員的最高目標。當然,GOA車身還引申出座椅靠背的頸椎保護設計,安全帶的預張緊設計等,使GOA安全理念得到進一步完善。 
為了證明GOA安全車身的實際表現,在今年2月17日,一汽豐田特地將一臺銳志轎車在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接受了每小時64公里車速,正面40%偏置的公開安全碰撞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銳志引擎艙出現大幅度變形吸能,而轎車乘員艙則基本沒有受到擠壓,車門被現場試驗人員輕松打開。經現場中國汽車研究中心的專業人員檢測后宣布:本次碰撞試驗取得成功,測試車輛的安全性能得到了驗證。 馬自達3H車身結構 
Mazda6的3H車身結構分別置于兩側車門框架和車頂部位,形似三個字母的"H",3H車身結構為加強車身結構,能保證在車輛發動機前倉和其它部位變形后乘員倉室空間不致侵襲變形,以最大程度保護室內乘員的人性化安全設計。3H高鋼性車身在局部鋼板厚度、塑性變形效果、吸收沖撞能力和乘客艙要求的硬度指標上具有優勢。 事實上,現在幾乎所有汽車廠商在宣傳自己產品的安全性的時候都不說鋼板厚薄,而是在強調結構,強調3H車身和碰撞吸能技術。比如Mazda6的車身設計達到了歐洲新車評估系統NCAP四星級的安全標準。由于車身在碰撞事故中需要發揮一線的保護作用,所以Mazda6特別設計了3H全框架結構的車身,并加強了車身可潰縮前部吸能區的結構,使之能夠迅速有效的分散、吸收撞擊能量,令車身剛柔并濟,不輕易變形。 本田G-CON技術 
G-CON(G-Force Control Technology)是本田研制出的一種新型安全車身,屬于被動安全技術方面。G-CON技術的第一要點是降低對乘員的傷害,使吸收碰撞力和保證生存空間這兩種對立的要求達到統一。本田將盡量降低對乘員的傷害作為首要目標,確立了獨有的G-CON技術。G-CON技術利用可破碎結構控制碰撞時產生的沖擊力,其目的是在實際碰撞條件下吸收G的同時保證車內乘員的生存空間。該技術已取得了較大成功。 |